世界名人百傳十大才子二、偉大的博物學家——達爾文1(1 / 3)

世界名人百傳十大才子二、偉大的博物學家——達爾文1

世界名人百傳十大才子世界名人百傳十大才子1.熱愛大自然的孩子

在英格蘭西部的一個叫希魯茲伯裏的小鎮,坐落在風景如畫的塞文河畔,非常幽靜。就在小鎮西北郊的陡峭的河岸上有一座漂亮的三層紅磚樓房房前還修了一個大花園,裏麵種滿了各種花草、果樹、觀賞樹和灌木叢,花園裏還有二間五彩繽紛的暖房。1809年2月12日,偉大的科學家、生物進化論的創立者查理·達爾文就出生在這座樓房裏。

達爾文家族與科學有著不解之緣。小達爾文的祖父伊拉茲馬斯·達爾文是一位具有新穎思想的、非常傑出的醫生和科學家,曾與蒸汽機的發明者瓦特以及美國政治家和發明家富蘭克林共同成立了科學俱樂部“月球協會”。該協會設立在伯明翰,當時被認為是僅次於皇家學會的組織。而他又於1761年成為皇家學會這個英國最具權威的科學組織的會員,主要著作有《植物園》、《生物規律學》和《植物學》等。他於1802年去世,查理並未見過他,而且查理相信祖父對他並沒有太大的影響,但伊拉茲馬斯的觀點卻深植在達爾文家族的文化傳統中。查理從小便被其祖父的觀點影響著,成長著。

父親羅伯特·瓦林·達爾文也是著名醫生和科學家,也曾被選為皇家學會會員。他身材魁梧,體重大約有一百二十公斤。他有著敏銳的觀察本領、高明的醫術、極大的同情心,而且又樂善好施,求診病人絡繹不絕,全郡聞名。因此他收入頗豐,為子女的成長奠定了經濟基礎。多虧了父親作堅實經濟後盾,小達爾文以後才能進行環球科學考察、科學研究工作。達爾文醫生是個遠近聞名的人物,一是由於他在詩歌、自然哲學、醫學、有機界生命規律等方麵有很多著述,二是由於對他的醫學工作極為有利的那份耐心。

不過,達爾文醫生在家裏可是一個善“演講”的大夫。他出診時很少有機會開口,因此回來後政治事務、人類的天性、生意的複雜、樸素的哲學都成了他大發議論的話題。但他並不是信口開河地胡謅,而是條條是道,且內容緊扣中心論點。小達爾文很願意聽爸爸講演,也從中學到了不少東西。

母親蘇珊娜·韋奇伍德長得很嬌小漂亮,性格極其溫柔,不願長篇大論或板起麵孔訓斥孩子。外祖父是個開通、明事理的人,兒女都受過良好的教育。小達爾文的母親更是具有較高的文學藝修養,對子女的成長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查理·達爾文從小就生長在一個富裕的知識家庭中,良好的家庭為他的成長提供了客觀條件。幼年的達爾文對新奇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記憶力較強。並且活潑好動,經常就一些問題向媽媽刨根問底。

有一次,小達爾文在園中玩著玩著,突然問媽媽:

“貓也像這花一樣,是從泥土裏長出來的嗎?”

媽媽笑著告訴他:“不,孩子,小貓是貓媽媽生的。”

“那我和妹妹是你生的,你是外婆生的,對嗎?”受到啟發的達爾文動起了小腦筋。

“呃,不錯,所有的人都是自己的媽媽生的。”

“那最早的媽媽又是誰生的呢?”

“《聖經》裏說,最早的媽媽叫夏娃,是上帝造的。”

“那上帝又是誰造的呢?”

“寶貝,世界上有許多事情還沒有人能說清楚,將來等你長大了,也許能比我說得更清楚。”

小達爾文眨眨眼睛,聽著母親的解釋,那個“上帝造人”的謎卻深深地印在了他幼小的心靈裏。

達爾文從小對自然界的動植物就有興趣,周圍的綠色世界就是達爾文最早的課堂。

他十分熱愛這個天然的大課堂。母親教兒子怎樣根據花蕊來識別花草,怎樣記住各種花草和樹木的名稱。在媽媽的啟發和引導下,達爾文的知識逐漸豐富起來,尤其對花草感興趣。

達爾文一家都愛讀書,隻要家裏有人去倫敦,總會帶回一大批書來看。在天氣寒冷的那幾個月裏,一家人圍坐在劈啪作響的火爐前讀書是很好的消遣。外祖父一家一直都有互相朗讀書籍的習慣,媽媽把這一傳統帶到了達爾文家,因此孩子們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文學熏陶。

小達爾文兄弟姐妹一共六人,有三個姐姐、一個哥哥和一個妹妹。

由於過度操勞、生育頻繁等原因,體弱多病的媽媽在小達爾文剛滿八歲時就去世了。對於失去媽媽這位“最早的”老師,小達爾文十分傷心,因為隻有媽媽最理解他,最支持他,隻有在媽媽那裏他才能得到安慰。

在蘇珊娜去世之前,達爾文醫生就把照管和教育小達爾文的責任交給了二女兒。大女兒結婚早,孩子多,家務繁重,顧不上娘家。二女兒卡洛琳非常和善,富有才能,而且待人熱忱,但是對弟弟管教很嚴,總是指責他這也不好那也不對。小達爾文每次被叫進她的房間時,心中都不禁會暗暗想著:

“她這一次又要來數落我的什麼過錯呢?”

他任憑她去說教,根本不在乎,把一切都當做耳旁風,仍然憑興趣行事。

達爾文喜歡看《魯賓遜漂流記》、《格列佛遊記》、《世界奇觀》等兒童讀物,尤其喜歡收集各種植物、貝殼、化石、昆蟲等標本,並開始對博物學產生興趣。他在自己的小臥室裏辦起了“博物館”,天生就是一個小收藏家。他從自己的愛好中尋找更多的樂趣。

小達爾文盡管淘氣,卻是個非常仁慈善良的孩子。

他喜歡搜集鳥蛋。當他看到整整一窩鳥蛋時,非常想全部拿走。可當他想到鳥媽媽回來後發現孩子全丟了,會非常傷心,便決定隻拿走一個鳥蛋。

有一天,他正在門外欣賞他的搜集品,一條小狗向他跑過來,他心裏一急,就踢了小狗一腳,小狗馬上逃走了,一聲都沒叫。於是小達爾文卻立刻意識到自己太殘忍了。這件事一直留在他的記憶中,一想起來就覺得良心不安。

達爾文醫生認為小達爾文整天玩耍,怕他浪費時間,虛度年華,便決定把他送到寄宿學校,接受嚴格的正規教育。

學校所進行的是一種嚴格的古典教學,學的是古文,讀的是古羅馬和古希臘人的著作,並且還要背誦。對這一切,達爾文十分反感,他除了隻對莎士比亞的曆史劇和拜倫的長詩感興趣外,仍醉心於各種收集。每天他都要趁學校兩次點名的空檔時間跑回家去欣賞、整理自己所收集的“珍品”。這期間,他一麵照舊收集礦石,一麵千方百計地找到一些新的名稱的新礦石。他還經常到野外去考察各種昆蟲的生態,收集各種昆蟲標本。在讀了鳥類學方麵的書籍之後,又開始了對鳥類習性的觀察。每當刮風天的傍晚,他就沿著海濱散步,觀賞那些沿著奇怪而又錯誤的路線回家去的海鷗和鸕鶿,每次觀察回來都要把結果詳細地記錄下來。

過了不久,校長在一次早禱以後,當著全校師生的麵訓斥達爾文,再次批評他在科學方麵的興趣,說他是一個“不可救藥”的學生。當時達爾文沒有聽懂這個成語的意思,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他總以為是一句非常可怕的話。

達爾文在學校裏受到校長嚴厲批評的事很快傳到了他父親達爾文醫生的耳朵裏。達爾文醫生非常生氣,這位醫學博士對自己的兒子一向要求很嚴,但是他不理解小兒子的興趣和愛好的意義。在對待青年教育問題上,他也顯得比較保守和固執,他不允許兒子對當時的教育製度進行任何形式的反抗。有一天他盤問兒子達爾文:

“查理,聽說校長又批評你了,怎麼回事?”“因為我和哥哥搞化學試驗。”

“我早就對你說過,主要是把學校規定的功課學好,不要把時間花在那些沒有用的事情上去。現在不用功,將來後悔就晚了。”

“爸爸,我對學校裏那些功課毫無興趣。”達爾文一向敬愛他的父親,坦白地說出了心裏話。不料父親聽了這話,火冒三丈:

“興趣、興趣,除了打獵、養狗、捉老鼠、抓小鳥、玩瓶子、采花草,你對什麼都不感興趣!這樣下去,你會給自己、給我們整個家庭丟臉的!你會成為一個叫人痛心的敗家子!”

對老師的嚴厲批評,達爾文都不在乎,但是父親這樣說,他感到非常難過。

媽媽去世以後,達爾文由於和當家的二姐關係非常緊張,1818年夏天,他同哥哥一起被送進當地的另一所學校——希魯茲伯裏中學——住校學習去了。達爾文在那裏呆了七年,直到1825年夏天為止。

2.曲折的學生生涯

達爾文1818年上中學時,進的是一所舊式學校。學校所進行的是一種嚴格的古典教學,除了古代語文課程以外,還講授古代史和地理。達爾文認為學校裏簡直沒有什麼東西可學。

校外的達爾文興趣愛好卻很多,他不但和童年時一樣熱心搜集礦石,還特別希望找到新奇的礦石,他還觀察昆蟲,把一切他所能找到的、從未見過的死昆蟲收集起來。10歲的達爾文就不滿足於僅從書本上獲得知識,當他讀了鳥類學方麵的著作後,就十分高興地去觀察鳥類的習性,還寫了一些觀察筆記。至於和哥哥一起做化學實驗,和大人們一起去打獵,則更是到了入迷的程度。

中學時代的達爾文,在他父親和老師們的心目中,都把他看作是一個極其普通的孩子,既不是高才生,也不是低差生。

1825年10月,父親又把達爾文送到了哥哥伊拉司馬斯所在的蘇格蘭的愛丁堡大學學習。他哥哥在那早已經讀了一年了。

父親的初衷是希望達爾文在大學醫學係通過係統的學習,走子承父業的道路,將來成為一名高明的醫生。父親的這種想法,可能來源於發現兒子對醫護工作的興趣。

達爾文在進愛丁堡大學以前的那個夏季,曾經幫助父親護理過一些病人。那些病人主要是希魯茲伯裏的窮苦人。那時,他把病人的一切症狀記錄下來,念給父親聽,父親再進一步提出問題,告訴他應該用什麼藥。經過他們父子治療和護理的病人,一個個都恢複了健康。病人們臨走時候說的那些感激的話,使達爾文受到鼓舞,相信他自己將來也許可以成為一個好醫生,救死扶傷,去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在愛丁堡大學裏,教師們上課多是照本宣科似的,以至使達爾文認為,還不如讓大家閱讀課本。枯燥乏味的講授,簡直使人難以忍受。惟一使他感興趣的,是霍普的化學課。由於講授人體解剖學的蒙羅博士講得單調乏味,使達爾文對這門課程十分厭惡,對自己動手解剖也就不上心了。

他上愛丁堡大學以後,親眼看到有些病人在經過治療以後,還是痛苦地死去了。醫生在旁邊卻束手無策,更不應該的是,醫院竟把許多交不起醫療費用的病人推出門外。他不理解醫學為什麼不能減輕病人的痛苦,更不明白醫學這樣崇高的事業,為什麼也被金錢所左右。因此,他對學醫也漸漸地動搖了。

達爾文上大學二年級的時候,進了一次解剖室。解剖台上陳放的屍體雖然已經用福爾馬林液浸泡過,但是仍舊發出難聞的氣味,使他感到惡心。特別是當他知道這些屍體都是在愛丁堡濟貧院裏度過餘生的窮人的時候,就再也無法忍受了。從此,他再也不到解剖室去。

在一次醫院實習中,他親曆了一次外科手術觀摩教學。達爾文和同學們坐在階梯式的位子上,每個人都能夠看得清楚手術的情況。漢密爾頓先生先給大家講話:

“醫學發展到現在,腹部對外科手術來說仍然是一個挑戰,不過,用最現代的方法摘除膀胱結石、切除表麵肉瘤的把握已經大大增加了。今天是給一個兩腿患有嚴重骨髓炎的病人做手術。”

這時候,一個小女孩被推進來放在手術台上。她發著燒,兩眼露出恐怖的目光,望著大夫手裏的手術刀,害怕得全身發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