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人百傳十大才子一、最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1(3 / 3)

愛迪生在媽媽的墓碑前暗暗地發誓:一定要再發明些大眾需要的東西,來報答媽媽的養育之恩。

媽媽對愛迪生的期望沒有落空。1872年到1875年短短幾年中,愛迪生經常是睡在實驗室裏,很少回家,廢寢忘食地工作,先後發明了自動電報機、四重發報機,還和別人合作完成了世界上第一台英文打字機。

1874年秋,愛迪生一直研究的四重發報機終於與大眾見麵了。為了檢驗其性能,愛迪生決定在紐約和另一個城市之間進行測試。好像上天想故意考驗這件“作品”,實驗那天是個大風暴天,這給實驗帶來了困難。

“要麼改日再試吧?”有人向愛迪生建議說。

如果換了別人,也許會改日進行,新發明畢竟還很“脆弱”,萬一它經不住考驗,不就前功盡棄了嗎?但愛迪生堅持按原計劃進行。他認為,一個成功的“作品”應該是不受氣候影響的。

為此,他做了周密的安排。他選派了最出色的電報員執行這一不同尋常的任務,並叮囑他們:“你們是最出色的電報員,如果遇上風暴天,千萬不要慌。”

實驗伴隨著風暴開始了。愛迪生雖然嘴上那麼說,可心裏也敲著小鼓,畢竟它是新鮮事物。漸漸地,愛迪生一直緊皺的眉頭鬆開了,四重發報機依然清晰、迅速、準確,它沒有受風暴的影響,完全經受住了考驗。

觀看的人們臉上都露出了笑容。實驗一結束,愛迪生立即忍不住緊緊地擁抱了兩名電報員。

青年發明家愛迪生在電信領域嶄露頭角,大顯身手。

5.電話機的改造

1876年托馬斯·愛迪生遷居到門羅巴克公園,在以後的10年中,這個村莊已為全世界所熟知。北美合眾國的這個小小角落很快就成了吸引全世界的學者、演員、藝術家、實踐工作者的中心。

愛迪生在他一生中都保持了青年時代的散漫而無規律的自由生活習慣。他的全部生活,他的全部力量都集中於一個目的。這個目的就是工作,就是專心致誌搞發明創造。

愛迪生在門羅公園做的第一項工作就是電話。

電話的發明,也和其他許多重大發明一樣,不能完全歸功於某一個人。

我們應該當承認亞曆山大·格雷厄姆·貝爾是電話的發明者。貝爾(生於1847年,逝於1922年)是英國人,他一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美國度過的,曾在波士頓任教授。貝爾經過5年的頑強工作,終於製成了可以實際應用的電話,以後,又不斷改進它。

1876年3月7日,貝爾的申請經過審核,承認了其發明權並準予登記。但是,在貝爾和格雷之間發生了長期的訴訟案。隻是到了1888年,美國最高法院終於肯定了貝爾的新發明具有優先權。

愛迪生於1876年遷至門羅公園時,貝爾正好在這一年獲得了電話機的專利權。愛迪生在他的新實驗室著手解決第一批問題之一,就是改善貝爾的發明。

要在商業方麵采用貝爾電話還存在的因難,這就是傳送過來的電話聲音微弱,並由於種種原因電話線裏有不相幹的噪音。

最大的不便之處是不能把聽筒和發話機聯接在一個筒上。必須一會兒把聽筒送到嘴邊,一會兒又送到耳邊。正在說話的人聽不到對方聲音,聽話的人不能答話。

貝爾繼續為改善自己的電話機而努力工作。他向西方聯合公司建議,出讓自己的專利權,但遭拒絕。貝爾一步步地改善自己的電話機並獲得了金融界的支持。對電話發明的興趣逐漸增強,許多企業開始以電話通訊代替電報通訊。貝爾的背後,有一個大工業公司組織起來了。

西方聯合公司感到電話與電報競爭的威脅並且看到電話的發展前途日益寬廣,便去找愛迪生,答應他在5年之內,由公司給他每周150元,以獲得首先使用在電話方麵做出的新發明的權利。因為他在紐瓦克時已開始進行這方麵的一些試驗,而在門羅公園又大大向前推進了這些試驗,所以愛迪生高興地接受了這個建議。

愛迪生所做的改善工作,從電話的原理了解開始。

送話器和電話是借助於電流把人的聲音傳送到任何距離去的主要機器。為了把聲波振動傳送到遠距離,首先必須把聲波振動轉變為電流振動。這項任務是由送話器執行的。這樣一來,送話器就成為傳聲器了。傳聲器是由裝滿碳黑的金屬盒製成的,盒蓋是由用硬碳製成的薄片(薄膜)。在薄膜振動時,送話器裏的電流性質也在變化。比如,在炭精送話器裏,薄膜對與它接觸的炭粒壓力發生變化時,聯接送話器的電路抗阻也在變化。聯接送話器的電路抗阻變化使電路的電流發生變化。電流的這些變化恰好與聲波施加於薄膜上的壓力變化相符並作用於電話和磁體。電話是接收器,它由薄膜(形狀像一個小圓鐵片)和磁力係統構成。這兩件裝置——送話器和電話——是由銅線聯接起來的,沿著這些導線傳送電流。

電流的變化作用於電話的磁體。磁體對薄膜的吸引力一忽兒強,一忽兒弱,並使它振動。這些振動與送話器薄膜的振動完全符合,耳朵可以聽到聲音。所以整個說來,我們接觸到這樣一個過程:聲音通過電流又變為聲音。

愛迪生在成功地設計出可以實際應用的第一個炭精送話器之前付出了不少勞動,因為這個送話器並非一次就能製成的。他曾試驗過用水、海綿、濕紙、氈、石墨薄膳等作為送話器盒的填充料,但結果均不佳。愛迪生一連數月繼續進行試驗。有一天,愛迪生看到煤油燈罩上的煙炱,便想用煙炱做試驗。最初幾次試驗結果不錯,采用了純炭精解決了何題,聲音擴大了很多。愛迪生製出了第一個可以實用的電話受話器。但並非所有問題都解決了。

最初製成的送話、受話器有著很弱的抗阻。談話在這些送受話器中電流波動更減弱了。因為愛迪生做出一件新發明而有了很大改進:在電話中安裝了一個感應線圈(變壓器),把送話器電路的低壓電流改為高壓交流電,從而輕而易舉地克服了導線的抗阻現象。

由於采用感應線圈,傳輸功率大大增強。這次改進使得建立長途電話通訊成為可能,並給電話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由於愛迪生所做的各項改進,貝爾電話的聲音擴大了。采取這些措施後,電話事業迅速發展起來了。布達佩斯的西奧多、普斯加斯首先建議成立中央電話局。到處都在建立中央電話局連接的電話網。各電話公司竭盡全力要把人的聲音在技術上可能達到更遙遠的地方去。

西部聯合公司買下了愛迪生的各項專利權,以便用來與成立於波土頓的貝爾企業進行競爭。

愛迪生把自己的發明權以10萬元售予西部聯合公司,他向這個公司建議於17年內分期付款,每年支付6千元。後來,愛迪生提到此事時說到“我的功名心比手中的錢多再多。我知道,如果這筆錢一都交給我,我會一次全部都花在試驗上,之所以我要這樣安排,就是為了在17年內,保證在生活上不致遭遇太大的困難。”

在英國使用電話的人逐漸增加,愛迪生委派古羅上校(搞自動電報時期的老搭檔)去那裏擔任代理人,成立了專門的公司,準備好大量電話機。

愛迪生想到的不是自己究竟能拿多少錢,而是隻要以後能有足夠的經費,保證他安心地做實驗、搞創造發明就夠了。他從來不在錢的問題上與人計較,他在乎的是能否為人類創造出有用的東西。這也是這個偉大的發明家的高尚之處。

愛迪生的新式電話音響效果特別好。因此,在市場上備受歡迎。沒成想,這一發明卻又引起了愛迪生與貝爾之間的一起紛爭。

原來,貝爾創建了貝爾電話公司,生產並出售他自己發明的電話,市場一直看好。可是,愛迪生經過對電話的改造,也將其產品推向了市場。這樣兩個人之間不可避免地產生了矛盾。

在彼此的“交戰”中,愛迪生曾在公開場合說過:“我研製這台設備並不是想和貝爾的電話對著幹……”他想與貝爾言歸於好,他認為改造電話機是為了更好地為大眾服務,而不是為了與貝爾爭什麼。但是他們倆之間還是沒有避免正麵交鋒。

那一天,首先是兩位電話發明人展示自己電話的功效。有人朗誦了一首詩,然後又唱了一首歌。在使用貝爾電話時,聲音隻有主席台上那位把聽筒貼在耳邊的人才能聽到。而使用愛迪生的送話器則效果明顯不一樣,在設備附近的人都可以聽到。

接下來是愛迪生和貝爾各自登台講述電話的原理。貝爾出身教育世家,修養極深,又是一個大學教授,他特有的講課技藝吸引著聽眾,由不得你不為之喝彩。而愛迪生則沒有貝爾的“風度翩翩”,既不講究服飾,也談不到氣質,隻是他那雙異常生動的眼睛,活潑而充滿生命力。他自有他的與眾不同的風度,觀眾同樣為之傾倒。

這一仗下來,他們彼此間誰的電話也沒有占絕對的優勢,隻是看起來似乎是愛迪生略勝一籌。雖然貝爾的電話送話器欠缺一些,但他的聽筒性能卻很優越,這一點愛迪生的聽筒是比不上的。

愛迪生與貝爾進行了長達三年的鬥爭,但後來他們合好了,並將貝爾的“好聽筒”配上愛迪生的“好送話器”,這一回電話可稱得上完美了。兩個偉大的發明家就這樣從鬥爭走向聯合,並且二人攜手成立了聯合電話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