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當中有誰不想揭開未來的帷幕,看一看在今後的世紀裏我們這門科學發展的前景和奧秘呢?”1900年8月8日,大會召開的第二天,希爾伯特以此開始了他論述數學問題的曆史性演說。因時間關係,他隻論述了“連續統假設”、“算術公理的相容性”等10個問題,後來又刊出了剩餘的13個問題。
20世紀以來數學發展的曆史表明,希爾伯特提出的23個問題涉及現代數學的許多重要領域,引起了數學界持久的關注,它們的解決對20世紀的數學產生了重大影響。
外科消毒之父利斯特發明“苯酚消毒法”
1867年8月12日英國外科醫生利斯特發明的“苯酚消毒法”,被譽為19世紀醫學史上的一次革命,他本人也獲得了“外科消毒之父”的美稱。
1827年,約瑟夫·利斯特(Joseph Lister)出生在英國。1848年在倫敦大學學習醫學,1861年他擔任格拉斯哥皇家醫院外科醫生時,對切斷術和麻醉術很感興趣。由於當時的消毒技術十分落後,即使手術本身很成功,最終病人仍不免由於感染而死亡。有統計資料表明,當時,因“醫院壞疽”引起複合骨折所進行的截肢手術,在英國多數醫院中死亡率達40%,歐洲其他國家有些醫院的死亡率高達60%。利斯特對這種狀況深感焦慮,便開始了對外科消毒法的研究。1865年巴斯德通過實驗,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發酵現象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利斯特受這個結論的啟發,設想感染是由於微生物引起的,開始研究防止創傷處的微生物繁殖,這標誌著消毒術的萌芽。
他用了許多方法進行嚐試,1867年8月12日他試用化學殺菌劑中的苯酚為外科醫生的手和外科器械消毒獲得了成功,使手術後病人感染死亡率大大減少。1865年到1869年間,他主管的病房中手術死亡率由45%降到15%以下。在普法戰爭中,他的消毒法得到廣泛的應用,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當時在英國和美國醫學界對此法仍表示懷疑,直至在國王學會醫院用他的消毒法進行骨科手術並獲得成功後,這一方法才真正被接受。此後,許多醫學科學家研究出應用於手術器械、衣物、敷料、手術室、病人皮膚等的多種消毒法,如加熱、化學消毒劑、紫外線照射、γ射線照射、超聲波滅菌法等。
法國科學院展出世界上第一張光學照片
法國偉大的畫家安格爾在看到銀版法攝影家的作品時,不由得感歎:“攝影術真是巧奪天工,我很希望能畫到這樣逼真,然而任何畫家也不可能達到。”銀版攝影術發明於1837年,發明者是法國巴黎舞台美術師達蓋爾。銀版法被視為世界上第一個具有使用價值的照相方法。
銀版法攝影術是在小孔成像的發現、透鏡暗箱以及氯化銀等感光物的發現這一係列科技成果的基礎上誕生的。
1822年,法國石版印刷工匠尼埃普斯(NJNiepce)為了改進印刷方法,開始試驗如何將暗箱中所得的影像保存下來。1826年,他將朱迪亞瀝青(一種感光後能變硬的瀝青)融化在拉芬特油中,把他塗在金屬板上,然後放入暗箱,經過8個多小時的曝光、顯影後,終於成功地獲得了第一張記錄工作室外街景的照片。1829年,達蓋爾開始與其合作。1837年,達蓋爾終於發明了完善的攝影方法——達蓋爾攝影術(又稱銀版攝影法)。這種方法是一種顯現在銀銅版上的直接正像法,不能進行印放複製。
達蓋爾認為,發明的專利權,如歸個人私有,勢必影響造福社會,應支持國家收購並公布天下。1839年,法國政府買下了這一發明的專利權,8月15日,在法國科學院和美術學院的聯合大會上,公開展示了達蓋爾的光學照片。8月19日,法國政府正式公布了銀版攝影法的詳細內容,達蓋爾發表了一本79頁的說明書。正如達蓋爾所預料的,這以後,銀版攝影法很快便風靡世界。
達蓋爾攝影術在當時隻能用來拍攝靜物且相機粗糙笨重。1857年,英國人阿徹爾發明的濕版術逐漸取代了達蓋爾攝影術,成為現代攝影術的開端。
“DNA黑暗女神”羅莎琳德·富蘭克林誕生
沃森和克裏克於1953年發現DNA的雙螺旋結構,為分子生物學奠定了基礎,他們也因此和威爾金斯共享了1962年諾貝爾獎的榮光。然而,很少有人記起這一裏程碑式的工作中另外一位功不可沒的科學家——富蘭克林。
羅莎琳德·富蘭克林,出色的物理化學家、結晶學家和X射線衍射技術專家。1920年7月25日生於倫敦一個富裕的猶太家庭,15歲就立誌要當科學家,1941年畢業於劍橋大學物理化學專業,後從事煤炭分子結構研究並於1945年獲博士學位。“二戰”後,她前往法國學習X射線衍射技術,1951年回國,在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同威爾金斯一起研究DNA結構。
當時人們已知DNA可能是遺傳物質,但對其結構及作用機製還不甚了解。1951年,富蘭克林成功拍攝出一張高清晰度的X射線衍射圖,具有明顯螺旋結構特征。她做出了DNA單位分子的完整空間描述,並且發現DNA具有雙鏈螺旋結構,磷酸基團位於分子外側,堿基位於內側。
此時,劍橋大學的沃森和克裏克也在進行此項研究。1953年初,威爾金斯在富蘭克林不知情的情況下給來訪的沃森看了那張照片及測量數據。他們據此獲得啟發,立即悟到DNA的結構並於兩周後搭建出雙螺旋模型。但直至報告發表他們也沒告知或提及富蘭克林。1953年3月,當富蘭克林將研究結果整理成文打算發表時,才發現DNA結構被破解的消息已出現在新聞簡報中。當沃森等人獲諾貝爾獎時,富蘭克林已於1958年因病早逝,自然不在受獎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