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利略為維護科學的獨立性,毅然衝破了宗教枷鎖對科學的羈絆。他堅持科學的實證精神,在觀察實驗中總結科學規律,尊重事實而不屈從於任何外界壓力。伽利略的科學方法與理論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他被後人譽為“近代科學之父”、“經典物理學的奠基人”。愛因斯坦曾這樣評價:“伽利略的發現,以及他所用的科學推理方法,是人類思想史上最偉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標誌著物理學的真正的開端!”
英國《自然》雜誌報道克隆母羊“多莉”的誕生
小綿羊“多莉”算得上是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羊了。她的誕生如石破天驚,引發了一場席卷全球的“多莉”風波。
1997年2月27日英國《自然》雜誌報道了一項震驚世界的研究成果:7個月前,羅斯林研究所利用克隆技術培育出一隻母羊——“多莉”。這是世界第一隻用已經成熟的體細胞(乳腺細胞)“克隆”出的羊。
“多莉”是采用體細胞核移植技術產生的,大致步驟為:將母綿羊的乳腺細胞核植入另一隻母綿羊去除細胞核的未受精卵中,形成胚泡;再移植到第三隻母羊的子宮內,借腹懷胎,生出與供體母綿羊基因完全相同的幼羊。產生的羊的遺傳性狀幾乎和供體羊完全一致,可以說是供體羊的無性繁殖的複製品,即“克隆羊”。
克隆即以單個細胞為母細胞,繁衍出細胞群和個體群,實質是一種無性繁殖。克隆技術又叫細胞核移植技術。克隆羊誕生之所以成為舉世矚目的事件,其科學意義在於首次采用動物體細胞作為核供體完成了核移植。
克隆技術的突破性進展將對農牧水產、環境保護、醫藥工業、生物醫學工程研究等起到重大推動作用:克隆技術可能複製出與人體無排斥反應的器官和組織,提高器官移植成功率;複製動物基因,製造免疫製劑,為免疫性疾病、傳染病、癌症等的診斷、預防、治療開辟了新天地;有選擇地繁殖珍稀動物,挽救瀕臨滅絕的物種;培育和保存動植物優良品種。
但是,克隆技術也有可能給人類帶來始料未及的災難。如“克隆人”引起的關於倫理的爭論至今沸沸揚揚。總之,克隆羊的誕生表明人類了解和操縱生命的能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提高。21世紀也被眾多科學家和有識之士稱為“生物學的世紀”。
法拉第在皇家學會密封關於光的電磁說的預言
1832年3月12日,英國科學家法拉第(Michael Faladay,1791~1867)把一封密信交給了英國皇家學會,信封上麵寫著:“現在應當收藏在皇家學會的檔案館裏的一些新的觀點。”
在這封信裏法拉第提出了一個重要的科學猜測:電磁作用可能以波的形式傳播,而且光可能就是一種電磁波動。在信中法拉第提出磁作用不是超距離,而是近距離。遺憾的是法拉第沒有公開發表這一傑出猜測,這封信在皇家學會的檔案館裏靜靜地躺了100多年,直到1938年才為後人重新發現,此時電磁場理論早已確立,電磁波也已經廣泛地應用於通訊技術等領域。
法拉第在這封信中提出了一係列傑出的科學猜測,他預言了磁感應和電感應的傳播需要時間,而這種傳播類似於水麵波或者聲波,暗示了電磁波存在的可能性;他還預言光可能是一種電磁振動的傳播。根據他的類比和猜測,法拉第指出進一步的工作就是把振動理論應用於這一研究。法拉第不愧為一個偉大的物理學家,他思想深刻,目光深邃,具有傑出的洞察能力。在1832年,這些無疑是超越時代的偉大猜測。
但是,我們也會產生這樣一些問題:這樣重要、大膽的科學猜測,為什麼法拉第要把它鎖在皇家學會的檔案館裏呢?為什麼他不去設法用實驗證實它呢?
法拉第這樣做,可能有如下原因:正如法拉第在信中所寫的那樣,他沒有時間對這一猜測進行實驗研究,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到對電磁感應現象的研究;沒有找到檢測這一猜測的具體實驗思路(也許這是法拉第讓他的猜想一直靜睡在檔案館中的最主要原因);法拉第數學功底不好,沒能得到數學的精確表達。
康德為《自然通史和天體論》寫獻辭
康德被譽為近代最有影響的哲學家,曾在思想界發動了“哥白尼式的革命”。同樣,他在自然科學方麵關於太陽係起源的星雲假說也具有革命意義。該理論是他在匿名發表的《自然通史和天體論》中提出的。《自然通史和天體論》一書出版於1755年,扉頁上載有康德於當年3月14日為普魯士國王所寫的獻辭。
康德認為,太陽係的原初狀態是一團由塵埃微粒構成的雲霧狀原始星雲。在引力作用下,微粒不斷發生碰撞和合並,逐漸形成團塊。較大的團塊吸引較小的團塊,形成集積物。集積物合並擴大,最後在星雲中心形成巨大的中心天體,即太陽。由於微粒相撞產生的斥力,微粒在向中心體下落時方向發生偏轉,圍繞中心體做圓周運動,同時中心體進行自轉運動。碰撞和合並仍在繼續,做圓周運動的微粒又會形成小的引力中心,即行星。以此類推,又形成了衛星。
此假說顯然過於粗略,但在當時資料比較缺乏的情況下,做出如此深刻的探討已相當難得。而且,它還有自然觀上的重大意義,康德用物質和運動解決了牛頓借上帝之手解決的難題,並且破除了形而上學的牢籠,體現了發展的宇宙觀。恩格斯稱讚它是“從哥白尼以來天文學取得的最大進步,認為自然界在時間上沒有任何曆史的那種觀念,第一次被動搖了。”
遺憾的是,如此重要的理論在當時影響並不大,直到後來拉普拉斯又獨立提出類似的理論後才引起廣泛關注。從此,天文學的新研究分支——天體演化學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