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科學的探索1(2 / 3)

對問題深究不懈的布裏奇曼

布裏奇曼(1882—1961),美國物理學家。因發明產生很高壓力的裝置及利用這一裝置在高壓物理領域內所作出的貢獻,獲得了1946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

布裏奇曼出生在美國馬薩諸塞州,父親是一位新聞記者。布裏奇曼18歲時考入哈佛大學,並在哈佛大學獲得碩士學位,後又獲得該校的哲學博士學位。

父母親很重視小布裏奇曼的教育,注意給他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父親常對他說:“要想獲得智慧,就要經常問個為什麼,直到沒有為什麼可問了,你對那個問題才算有了比較全麵的了解。”因此,布裏奇曼從小養成了對各種問題深究不懈的習慣。在以後的科學探索上,越是未知他越是要弄個明白。他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思索問題,能一直思索到使自己滿意為止。”

布裏奇曼對每個實驗項目都親自參加製作設備和儀器,甚至加工器械配件,吹玻璃瓶,鑽孔打眼等,他也常常自己動手。他特別強調獨立思考和獨立操作,因為這是搞科學研究必備的素質。他不光從事物理研究,還發表了許多哲學著作,並且獲得過數學霍利斯獎。

在當研究生時,布利奇曼開始研究高壓技術。他將阿馬伽的高壓技術做了革命性的改變,一反傳統的做法,采用了一種特殊的密封裝置,其密封度可以隨壓強升高而加強。這樣,高壓裝置就不會再受到漏壓限製,而隻受材料強度的限製。經過反複實驗,他把壓力提高到了每平方厘米10萬公斤的高度,第一次成功地超過了每平方厘米3000公斤的阿瑪加特壓力極限。隨後,他又把壓力提高到每平方厘米50萬公斤。

布裏奇曼利用超高壓裝置研究了許多物質在超高壓下的物理性質,發現了一些物質前所未知的特性。例如,把水置於一定的高壓中,即使是在沸點時,水也會變成冰。他發現了幹冰,並查出冰的變態不下6種。

布裏奇曼致力於超高壓研究五十多年,他所設計的高壓密封裝置幾乎涉及所有的高壓研究。在高壓物理研究方麵,布裏奇曼留下了大量實驗數據。這些數據是發展固態物理學的無價之寶。許多天然礦物的人造產品,如人造金剛石、翡翠等都是根據他的實驗數據製成的。他被譽為高壓物理學的奠基人。

鏈黴素的發現者瓦克斯曼

瓦克斯曼(1888—1973),俄裔美籍微生物學家。因發現鏈黴素,大大提高了治療結核病的有效率,1952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

瓦克斯曼出生在烏克蘭的普裏盧基。後來,他隨家人移居美國,進入拉特哥斯大學攻讀農學專業。30歲進入加利福尼亞大學,專攻生物化學。獲得博土學位後,瓦克斯曼回到拉特哥斯大學,從事土壤微生物研究與教學工作。

在人類曆史中,結核病一直像惡魔似的糾纏著人類,19世紀中葉,歐洲四分之一的人口死於結核病,那時人們把它與可怕的鼠疫(俗稱“黑死病”)相提並論,稱之為“白色瘟疫”。1924年,瓦克斯曼所在的研究所接受了一項科研任務:研究結核杆菌進入土壤後的去向。他的助手經過3年研究,確認結核杆菌進入土壤後最終被消滅幹淨了。看著這個報告,瓦克斯曼陷入了沉思。他想,土壤中究竟是什麼東西能夠消滅結核杆菌?找到這種東西,不就找到了治療結核病的方法了嗎?但是土壤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微生物,它們的種類有成千上萬種,而且雜居在一起,要找出某種可以殺死結核菌的“武器”,無異於大海撈針,絕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

瓦克斯曼下定決心,無論付出什麼樣的代價,也要把這種微生物找出來。他不分晝夜地呆在實驗室裏,每天做著重複的、煩瑣的、枯燥的分離鑒定工作。他像“查戶口”一樣,對土壤中的“居民”挨個檢查,按照它們的生長特性用不同的培養基培育,然後取出它們的分泌物,分別做抑菌和殺菌實驗。十多年過去了,他們鑒定的微生物超過了500種,1940年超過了2000種,1941年超過了5000種,1942年達到了8000種。在將近二十年漫長的實驗過程中,多少人都勸瓦克斯曼放棄實驗,但瓦克斯曼是不會動搖自己的決心的。到1943年他們鑒定的微生物已達到了1萬多種!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艱苦細致的勞動,瓦克斯曼終於找到了一種灰色放線菌。這種放線菌的分泌物能夠殺死結核杆菌,而且毒性很小。經過動物實驗和病人的臨床實驗,它的神奇療效得到了證實。他們把這種物質命名為鏈黴素。在著名細菌學家科赫發現結核杆菌61年後,結核病終於被徹底征服了!

為量子力學研究做出貢獻的玻恩

玻恩(1882—1970),德國物理學家。因在量子力學方麵的基本研究,以及波函數的統計解釋,獲得1954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