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名退伍軍人湊數的“教官教師”其實自己頂多是剛剛熟悉四則混合運算,語文識字十來年的教學下來還算練的過關,可是算術那就隻能勉強筆算了。以其經驗,對於這個年紀的低年級孩子來就算是過去一直藏拙或者學前有所準備,除非是少數大戶人家的變態否則沒有可能具備心算千位以內減法的能力。
楊可不是這方麵的行家,沉默了片刻之後才回答道:“大概是。。。大概是一百六十二。。。”
聽到這個感覺差不多的數字,那名教官教師不由的有些驚訝,難不成自己真遇到了一名以前藏拙的才了不成:“那你再:九十五乘以八十七等於多少?”
“這。。。九十五。。。”此時的楊突然發現自己高估自己的心算能力了,不過在還算有一些頭緒的情況下還是終究花費了片刻時間得出一個自己不知道準確與否的答案:“等於。。。八千二百六十五對不對?”
那名軍人氣質摸樣的“教官教師”沒有本事通過心算算這樣的數,不過因為某些獨特的高年級功課基礎用筆頭算還是大致在那塗了黑漆的石製黑板上驗證出了最後的結論,心驚之餘多少有些興奮,態度和語氣也稍好有些變化,更多是有些慶幸和驚喜了。。
“隻會算術?那我考考你語文功課怎麼樣?這樣吧:在黑板上你寫一個故事,或者隨便一段話:現在看水漏距離下課還有十分鍾左右,加上課間十分鍾,要求三百字以上,就寫在黑板上吧!”這名教官教師參加教學會議的時候並不是沒有過交流。若有一個資財還算不錯的家長從孩子記事就開始教授文化,隻是一般聰明的那種,這個年紀對於算術很熟悉也並不奇怪。可是若要在這個年紀同時精通四則及混合算術的同時語文還能過了高等學標準,即便不是才在保定府這樣的地方也必是尋常出類拔萃可能有比較大門路的學生了。
二十分鍾三百字非命題隨便寫,這對於身為撲街寫手的楊來很顯然並不算難:便輕鬆在石製的黑板上用那質量看起來比另一個位麵差上不少的粉筆寫道:周莊夢蝶,人生如夢,此夢不同尋常。不知道現在究竟是何朝何代,身在何處?不像唐宋元明清民國任何一朝,大概是一個穿越者改造過的王朝?其中的一些教育政策,看起來倒是與我曾經寫過的一部撲街有些類似,這真是上對我的眷顧,若我穿越到古代,所懂所知根本就不能成為我輕易嶄露頭腳的本錢,就算是來到近代晚清民國時無家無靠當個學教員,恐怕都要曆經千難萬險,而且那種大時代,我的所知根本就不足以讓我成為風雲棟梁之才。可要是在自己過去寫過的一部架空的位麵或類似位麵裏?我想上不會無聊到隨便送一個路人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