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罷呂芋農的大門聯,不難看出此聯的聯眼就在一個“書”字和一個“花”字。讀書讀到白頭,種花種遍青山,那是一種境界。這對子是呂芋農61歲生日時所作的;孔子曾雲,二十加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呂芋農年逾花甲,早已不惑,深知天命,在他擁有了權勢和財富之後,似乎已悟出了他的人生歸宿。正是這副對子,道破了整個山莊的玄機,一邊怡情山水花草,一邊讀書育人,此乃原莊主之殷殷所期。綜觀莊中所有楹聯,莫不圍繞大門聯語這一主題。
楹聯按照不同的標準,可分為多種類型。若按字數分,有單字聯、複字聯、短聯、長聯。早幾年,筆者曾有幸親臨昆明滇池邊欣賞號稱“古今第一長聯”的大觀樓長聯:“五百裏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洲,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萍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辜負:四圍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淩虛,歎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隻贏得:幾杵疏鍾,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如此氣勢恢宏的長聯冠絕古今。而謝魯山莊的楹聯多為短聯。
若按照楹聯詞性對仗、文字結構等特點分,又有正對、反對、流水對、聯球對、集句對、藏頭藏尾對、拆字對和回文對等諸多樣式。從山莊的楹聯來看,諸多類型幾乎有所涉獵,如藏尾對有“迎屐”一景的聯語:“砌屋依山開門對樹,春風坐我叢桂留人”。單從表義看,是描繪門景美麗景致及遊客如春風般的歡暢心境;但從內在看,聯語上下句末尾藏的“樹、人”二字卻是畫龍點睛之筆,與大門前匾額“樹人書屋”相對應,尤其是那個“桂”字,一指桂花飄香,吸引遊人;二指讀書人“折桂”,看看,呂芋農依然不忘山莊主題。再如集句對的有“小蘭亭”的聯語:“遊目騁懷此地有崇山峻嶺,仰觀俯察是日也天朗氣清。”此聯中的“遊目騁懷”、“此地有崇山峻嶺”、“仰觀”、“俯察”、“是日也”和“天朗氣清”等字句,均出自東晉書聖王羲之的《蘭亭集序》。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 三月初三,應會稽內史王羲之的邀請,當時名人學士孫統、孫綽、謝安、支循等四十多人相聚浙江山陰會稽境內的蘭亭閣,他們在此縱情山水,飲酒賦詩,上演了一出千古傳頌的文人聚會大戲。這撥人當中有26人共作詩37首,彙成《蘭亭集》,王羲之乘興作序,於是成就了讓後人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時至今天,細攬王羲之的筆跡,盡管其間略有個別修改痕跡,但依然感觸到當初書聖王羲之是如何揮動如椽之筆,一氣嗬成,一蹴而就的飄逸灑脫,縱情恣意,酣暢淋漓!生活在二十世紀上半葉的呂芋農,雖然是個行伍之人,卻對發生於一千五百多年前的這次文人大集會異常響往,他深知自己的一隻嶺南小山丘沒法與浙江山陰會稽的蘭亭閣相媲美,他隻好自謂“小蘭亭”,以此來了卻自己內心洶湧澎湃的文人情結。可以想象,以呂芋農這樣的身份,加上山莊偏居桂東南丘陵山區,他的“小蘭亭”無論如何都沒法招徠多少名流雅士的,至多來的也隻是他那樣層麵上的人。據說新桂係核心人物李宗仁先生曾到過山莊,可他隻算是軍政界要人。倒是呂芋農身後山莊成為旅遊景點之時,來過不少騷人墨客,他們即景興懷,潑墨揮毫。如我區著名詩人羅立斌先生壬戌年夏光臨小蘭亭時賦詩:“百畝山莊血汗凝,從來勞動啟文明。亭台已複堪詩畫,玉石難焚任說評。鳳鶴巡天鳴靖宇,龍鬆拔地舞升平。泉溫水洌皆宜沐,掃淨園庭遠客迎。”1980年夏,陸川詩畫會在山莊召開,名人學者、作家詩人、書畫家、記者等歡聚一堂,詩壇宿將林克武先生即席吟七律一首以誌盛會,其詩曰:“墨客騷人會九州,江山人物共風流。園林恢複雲煙好,洞府新開壁畫遒。荔子試嚐稱味美,溫泉沐浴洗塵愁。歸來不歎鬢毛白,願與諸君善策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