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51.我愛謝魯山莊的眼睛(3 / 3)

在楹聯中,有一些似乎是玩弄文字遊戲、故意增加難度的對子類型,如折字對、回文對,這種情況在謝魯山莊的楹聯中沒有找到。小時候,筆者曾看過一部叫《三笑》的電影,片中的故事已經印象模糊,但對風流才子唐伯虎巧對財主出的楹聯,從而創造機會點了“秋香”的情節記憶猶新。那財主的上聯是這樣的:“十口心思,思家思國思天下”,這裏的“十”、“口”、“心”三個字加起來就是一個“思”字。於是唐伯虎略一思索,對出下聯:“八目尚賞,賞花賞月賞秋香”,這裏的“八”、“目”、“尚”加起來亦即“賞(賞)”字,與上聯對得非常工整巧妙,這是一種折字對。而回文對的難度更高,因為要求對子順讀反讀都是一樣的,如江蘇連雲港雲台山的花果山水簾洞對子:“洞簾水掛水簾洞,山果花開花果山。”又如福建廈門鼓浪嶼腹浦的對子:“霧鎖山頭山鎖霧,天連水尾水連天。”等等,有一些對子創作了上聯或下聯,卻無法找到很好配合的下聯或上聯。我讀高中時,曾給同學們出了一副回文上聯:“馬上上馬”,可時至今日曾向不少文友征求過下聯,都沒有找到對得工整的下聯,我自己也始終無法想出什麼巧妙的答案。但願讀者諸君,能為筆者了卻多年的心事。

看來要精通楹聯藝術並非易事,這除了要熟練掌握楹聯創作規則,有紮實的文字功底之外,還要有一定的生活積累。有人曾出了一副上聯,曰:“一簍無鱗,鰍短鱔長蛙縮頸”;於是有人對出了下聯,曰:“三窩有殼,龜圓鱉扁蟹無頭。”試想,創作者對這些魚蝦龜鱉的特征不了解,能創作出這麼妙趣橫生的對子嗎?曾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宋時著名詞人秦觀聽說大文豪蘇東坡之妹蘇小妹,不但相貌端秀而且工詩善詞,久有愛慕之心,便去蘇家求婚。蘇洵讓每個求婚者寫一篇文章,交女兒批閱。小妹在秦觀的文章上批道:“不與三蘇同時,當是橫行一世。”蘇洵便將蘇小妹許給了秦觀。成婚那天,小妹有意相難。她便給秦觀“對對子”,她出了上聯: “閉門推出窗前月”;讓秦觀對下聯。

秦觀怕對得平淡不能顯示自己的高才,便坐在池塘邊苦苦思索。直到三更,蘇東坡出來打探妹夫消息,見秦觀在池塘邊不住喃喃念著“閉門推出窗前月”,知是小妹發難,便悄悄拾起石子朝水池中投去。秦觀忽聽“砰”的一聲,見池中月影散亂,遂受啟發,連忙對出下聯:“投石衝開水底天”。這時,洞房門也“呀”的一聲開了。倘若秦觀無現實生活啟發,他能對出這麼精妙的下聯嗎?

看了謝魯山莊的楹聯之後,不得不敬佩呂芋農對楹聯藝術的高深造詣。綴滿山莊的一副副聯語,猶如明亮的雙眸流露出種種內心情感,讓人洞悉了原莊主呂芋農尚文好讀的高雅誌趣,領略了謝魯山莊深厚的文化底蘊。

一個值得奇怪的問題是,統攬呂芋農的山莊楹聯,竟無一聯提及自己的武將身份。光看山莊楹聯,原莊主似乎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讀書人,絕不會與一介武將沾上邊,但事實恰恰相反,呂芋農卻曾是一位陸軍少將。這似乎與國人的一種奇怪心理有關。中國文人,曆來大多寒酸窮困,不被世人所看重,尤其是那些軍將商賈。但生活中他們又以追求文人情懷為榮,像呂芋農這樣癡迷奇書異草的軍將商賈,在今天亦大有人在。筆者就接觸過一些這樣的人,生活中他們對兩袖清風的文人看不上眼,但在他們的生活環境中卻不時暴露了他們的文人情懷,他們大字不識一籮,卻喜歡在辦公室或家中安上規模驚人的書架點綴;他們對書畫藝術知其一不知其二,卻舍得花上重金購置書畫作品裝扮居室。這種矛盾心態,別樣興味,也許值得我們思考。

呂芋農畢竟是呂芋農,謝魯山莊畢竟是謝魯山莊,既然曆史已成為曆史,一切功過毀譽隻好任由後人去評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