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幅作品的創作靈感竟然緣自兩位老同學的相聚。去年11月,覃德華從廣州回城隍辦事,見到了闊別二十多年的老同學鍾模林先生。兩人都有著保護和推介家鄉曆史文化的共同誌趣,於是在鎮黨委、政府的支持下,成功策劃了創作《城隍圖》的非凡之舉!現在,鎮上成立了一個挖掘和保護城隍曆史文化的工作小組,他們戲稱為“自衛隊”,鍾模林就擔任這個“自衛隊”的隊長。鍾先生是一名企業家,經營著“發記”酸料等實業,繁忙的商務之餘,還這麼熱心公益文化事業,令人敬佩!
《城隍圖》推介會那天,在“自衛隊”隊員的引領下,我有幸一一瞻仰了城隍鎮的眾多古跡:城隍廟、大夫第、梁氏宗祠……尤其是梁氏宗祠,李宗仁“火燒天棚”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裏。《李宗仁回憶錄》中曾寫道:“我是民國九年年底到玉林,在城隍圩過年的。當地人民於農曆新年,帶了酒、肉、爆竹來我們營部勞軍。營部是設在一所祠堂內,屋宇非常高大,四合圍的天井之上,尚架著竹編的遮陽天棚。賀年的商民就在天井裏燃放爆竹,一不小心,火花忽然把天棚燒著了。所幸人手眾多,搶救迅速,故未成災,隻是把天棚正中燒了一個大圓洞。陽光下照,院落中反而顯得明朗了。事後,我營的醫官李慶廷,忽然來向我道賀。這時他已六十以上的年紀,深信陰陽災異之說。他拱了拱手對我說:‘德鄰先生,恭賀!恭賀!自今以後,必逐年高升!’”
覃德華的《城隍圖》,已經將上述的古跡包括北帝閣等這些現已不存在的人文景觀都收入畫中。特別是畫中的古塔引起筆者的注意,開初我還以為是興業縣城的石嶷文塔,可一打聽原來城隍也有這樣的古塔,稱聖旨塔。推介會那天,我與文昌、祖明、耀德一道,在覃德華先生的引領下,興致勃勃地遊賞了這座重修的古塔,並在塔前攝影留念,旁人見狀,還戲稱我們五人是“興業五傑”哩!
據說城隍鎮已有1300多年曆史。覃德華先生這幅長5.3米,寬1.5米的巨幅油畫《城隍圖》,無疑讓城隍的古鎮風采在一個美好的瞬間得到定格,從而讓人們去更好地感受城隍古鎮燦爛的曆史文化。據畫家介紹,《城隍圖》采用了中國式長卷油畫,運用成角透視法(即兩點透視)描繪典型的古代建築、千年古樹和青山綠水,加之人物群體的組合和動態表情來襯托;整幅畫借鑒中國畫的散點光,基色采用灰黃色調子,更好的將觀眾帶入到曆史長河的想象之中。
我熱切期待著覃德華先生的大作《城隍圖》能早日完成問世;並通過這一創舉,為推介城隍,促進興業旅遊產業,加快家鄉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