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50.《柚土情緣》自序(1 / 2)

50.《柚土情緣》自序

賣花人說花香,這似乎是一個顛撲不了的真理;可對於一個向讀者“賣”自己文章的作者來說,卻有點令人難以啟齒。有朋友說,你自己給自己作序幹嘛,你該放點血、托個情,邀請一位名人或者業內專家來為你寫上幾句,這樣既可以堂而皇之地點讚一番你自己的作品,還能借助名人專家的威望“提升”一下自己的著作,何樂而不為呢?

可是,我沒有沿著朋友指出的路去走,偏偏自己找事折騰自個兒。其實,我是心中有“愧”的:首先是我囊中羞澀,不敢向名人專家開口;就是有幾位不會收我一文半兩筆資的名家朋友,我也拉不下臉皮去投奔他們,此其一;其二,我覺得自己的習作還是嫩嫩的,一掐就斷,要想借助什麼外來力量來包裝自己那是徒勞無功的,何必多此一舉呢?這好比一個天平,請一位重量級的名人專家作序是夠分量的了,而另一邊卻是作者自己輕若毫毛的作品,試想這個天平能平衡嗎?顯然不行嘛,我認為不如自己披掛上陣好了,自己的家底自己心裏清楚,該怎麼說就怎麼說。

說起來,我對影視劇、舞台劇似乎有著一種與生俱來的情緣。聽媽媽說我還要她背著走路的時候,就對村子裏上演的大戲頗感興趣,每回她背著我來到演出現場,我都特安靜,滴溜著小眼珠看戲。那陣子演的大戲一般都是兩廣流行的粵劇,有時也有興業一帶的地方小戲鷯劇。待我上小學時,全國都在風行八部革命樣板戲。就連村裏放映的露天電影,反反複複都是樣板戲老片,什麼《紅燈記》《沙家浜》《奇襲白虎團》等等;可不管怎樣,每次我都在白天就從家裏拿上凳子先到放映場地占個好位置,以便夜裏放映時能更好的觀看電影。有時候,同一部電影要在鄰村同時放映,幾大卷電影拷貝便在村與村之間來回奔跑,這樣一來就得放放停停。最煩人的就是等片的時候,有時一等就到三更半夜,許多小孩甚至大人都打瞌睡了;可我從來都是精神飽滿地等片看片,從沒因為打瞌睡而錯過一部影片。甚至為了看電影,我和小夥伴還走遙遠的夜路到外村去觀看。

上了高中後,因為心中有作家夢我特別努力寫作,並且什麼文體都敢嚐試。在這要提一提的是,作為一個中學生,我竟然不知天高地厚地寫起電視連續劇劇本來了。記得那是一部剿匪劇,是看了廣西剿匪名將李天佑的《瑤山的春天》一書後有感創作的。這是我的劇本處女作,可惜多年的生活轉遷讓這份稿子遺失了,至今不知去向。

在大學期間,我對電影藝術的迷戀尤甚,幾乎每周每月都少不了。當時,桂林市電影公司辦有一張對外公開發行的報紙叫《電影介紹》,每當看到有感慨的影片時,我會寫上影評為其投稿,居然陸陸續續的發表了一批文章。有位姓時的師大老師也寫影評,他見到我都甘拜下風,說還是你厲害,你發表的比我的多。大四時,我被推薦參加全校性的“師範生十大素質全能賽”,其中一項內容就是舞台表演,我自編自演了一個小品《食堂風景》,對大學生戀愛的情狀譏諷了一番,結果成為最受歡迎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