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61、孫市長的批示(2 / 3)

“有,馬琪的寇準背靴,要票嗎?”

“有第一排的嗎?”

“有。”

“有第一排右下角的票嗎?”

“有。”

“多少錢一張?”

“五塊。”

“大爺,你為啥不買中間的呢?”售票員是一位姑娘。接過父親手中的錢,說。

“我喜歡坐在那角裏看。”售票員笑著把票遞給父親,父親拿了票喜出望外,離開了售票口。

解放前,演戲大多在野外,父親看戲有個習慣,就是愛在第一排右邊扒著台子邊看。他雖然不識字,但他深知看戲的門道。他說看戲得能夠看到演員出場前的情景。演員出場一般都是從左側走出來到舞台中間,拉幕人隻有在右下邊第一排才能看清演員的動作,以便操作。其他的位置都看不清。而演員從幕後到出場那一刹是最有看頭、最出戲。因為那一刻前後是人與戲中角色的分界。在此之前無論穿什麼戲服、化什麼裝、演什麼角色,都仍然是現實中的人,但從幕後走出來時便是戲中角色了。父親都記不清是多少年前看過馬琪的《寇準背靴》了,但他對這出戲並不陌生。演的是宋朝名相寇準私訪穆桂英的一場戲,出演穆桂英的是曲劇名家周玉珍,飾演寇準的就是馬琪。父親掏出懷表看看,才四點多,離開戲時間七點半還有兩個多小時。他算了一下,去洗個澡還來得及。從欒川退休回到家之後,父親每年都會到縣城一兩次,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洗個痛快澡。澡堂在十字街往北500米左右,澡堂對麵是一個牛氏燴麵館,也是父親多次到縣城必去的地方。他喜歡吃一大碗牛肉燴麵,然而去洗澡,今天因為要看戲,牛肉燴麵看完戲再吃吧。

第二天早上四點鍾,父親就醒了,洗漱之後,就出去散步。他多少年的習慣,早上從不睡懶覺,最少慢走十華裏。今天他差不多走了快兩個小時,繞了大半個縣城,大約走了十五華裏,才回到旅館。他把帆布包背在肩上,在十字街口附近一家早餐館吃了兩根油條和一碗小米粥,看著懷表隻有七點多一點,他便來到縣政府大門口,在傳達室對麵馬路邊的路沿石上坐了下來。不到一刻鍾,傳達室上班的幹部來了,縣政府大門口也有稀稀落落的人上班了。

“老同誌,你這麼早就來了?”父親抬眼看見昨天在傳達室見過的一位幹部。

“同誌,你也提前上班了。”父親客氣地問他。父親邊說邊站了起來,“我能到你的傳達室坐會兒嗎?”

“可以,你進來吧。”那幹部很客氣。

父親見狀,知道昨天的鋪墊功夫沒有白費,便高興地隨著他進了傳達室。

“同誌,今天縣長來上班嗎?”

“老同誌,昨天你走後,我們還在說,你這個人退休了對家鄉的學校還這麼關心,實在是一位好人啊!”

“同誌,我今天拿來了幾張照片,請你們看一下。”父親邊說邊從帆布包裏掏出相集。幹部接過翻開,臉上頓時露出吃驚的眼神,“怎麼還有這麼破的房子?”說話間另一位幹部也到了,幹部把照片遞給剛進來的人看,後者也吃驚的說:“這是哪兒的房子?這哪能當學校哇?”

“是啊,都解放幾十年了,誰還能相信這是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學校?作為一個有良知的人咋能不著急呀!”原先那個幹部說。

“同誌,想給俺村後代孩子們、孫子們建一所寬敞明亮的學校,這事竟這麼難。這村裏窮,鎮裏說不歸他們管。現在,隻能找縣裏,而縣裏隻有找縣長,其他人不當家啊。我打定注意,今天不行,明天;明天不行,後天。我打算好了,無論咋著我也要見到縣長,問問他,縣裏管不管這事。如果他親口對我說,三級辦學,他沒責任或者他沒法,或者他不管,我就去市裏、省裏。我跟你們說吧,這省裏、市裏我也準備好了,你們看,”父親邊說邊從帆布包裏拿出了省勞模證書,“我再到市裏、省裏,他們該不會說也不管吧?”

兩位幹部看了看證書,對父親更加欽佩和敬重,說:“老同誌,你昨天走後,我們就議論,我在這也十幾年了,每天見到要去找縣長、縣領導的也不少,但像你這樣不為自己的事,而是為子孫後代建學校的事這麼執著要見縣長的人還從未沒見過。我們也想讓你進去到政府辦公大樓上去見見縣長,但我們又怕領導怪我們。”

“那你們就讓我上去,我自己跟他說是我硬闖進來的,不怪你們。”

“老同誌,”傳達室的工作人員笑了,“我們即便讓你進到大樓上,你也未必能見到縣長啊。我為你想了一個辦法,我們把縣長的車號告訴你,你就在大門口等,一見他的車就迎上去,趁他進大門車速放慢時你就去攔,定能見到他。這一招過去上訪的人好多都用過,很見效。”

父親聽了,笑了笑說,“你說的這法雖然可行,但我眼下還不想用這個法。我有個辦法你們說行不行,如果你們二位領導果真想幫我的忙的話。”

“老同誌,昨天我們就想幫你。”

“那好,我把我的退休證、勞模證和這本照片集留給你們,你們二位把這些東西送到縣長那,告訴他我一定要當麵跟他談。他如果見我了,啥子都好講,如果他不見我,我再用你的法子,去攔他的車。”

兩位幹部聽了父親的話,覺得有道理,就把父親這些資料接了過來。

“不管縣長見不見我,你們二位可要千方百計把我這些資料拿到縣長那。”

“這個你放心,我們保證。”

“那我明天上午聽你們的信。”父親千恩萬謝之後,便出了縣政府的傳達室。

第二天一大早父親就來到老地方。等了大約個把小時,見傳達室的倆位幹部一前一後來上班。沒等父親開口說話,兩位便把好消息告訴父親,說縣長看了你的東西,對你的精神表示讚賞,但對你的要求他沒有表態,隻是答應你,今天一上班先見見你,他會親自把政策說給你。

父親聽罷,既高興又激動:“隻要他肯見我就成。”

按照兩位幹部的指點,父親進了縣政府辦公大樓,直接到三樓縣長辦公室門口。縣長還沒有來,他就蹲在縣長辦公室門口。幾分鍾後,辦公室的人來上班,看見父親便前來詢問,父親便把情況告訴了他。那人說知道這事,縣長安排讓你先到辦公室等他。

父親來到政府辦公室坐下,辦公室的人給他倒了一杯水,說“老同誌,你等一會,縣長很快就會來上班。”

父親說:“謝謝你,小同誌,我等著。”

一杯水還沒喝完,就看到一位幹部模樣的中年人來到辦公室,工作人員忙上前說:“孫縣長,這就是那位退休老工人。”

縣長請父親坐,說:“周老先生,你所反映的事,昨天他們已跟我說了。我對你熱心家鄉教育事業的精神很感動,但有些事情你大概不太了解,我想把國家有關這方麵的政策當麵告訴你。”

孫縣長又親自給父親倒一杯開水。

父親接過縣長倒的開水,放到身邊的茶幾上,說:“縣長今天有多長時間見我?”

“我上午原打算到基層去搞調研,看到傳達室送來你的資料,又聽他們講你已在傳達室等我幾天了,所以就特意推遲了半個小時。”

“那我謝謝縣長,能在百忙之中抽空見我,說明你孫縣長心裏還是有老百姓的。”

“周老先生,看你說哪去了。咱們政府是人民政府,那縣長就是人民的縣長,縣長心裏如果沒有人民,那政府還能稱得上是人民政府嗎?”

“好,好,縣長說得好。”父親說,“孫縣長,你還要忙別的事,這半個小時不容易,你就快把國家關於建學校的政策說給我聽聽吧。”

“好,我看周老先生你是個明白人,我一說你也就明白了。你明白了,這事情就好辦了。從中央到地方,從國務院到省、市、縣各級政府,都非常關心教育事業。國務院一直把教育興國做為振興中華的一項基本方針,先後出台了一係列重視教育的政策和文件。”

“縣長,你忙,就別說他們了,就說咱們縣對貧窮落後建不起學校的村有什麼政策吧。”

“為了調動各級政府辦學辦教育的積極性,上級政府相繼出台了很多政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三級辦學,各負其責,定期達標,責任追究。”

“縣長,對村一級辦學還有其他政策嗎?”

“主要就是這一條,我想給你說的也是這一條。教育要靠全民、全社會的力量,僅靠縣財政隻能是杯水車薪,所以上級政府才出台這項政策。”

“縣長,這句話我在村子裏的小學聽校長說過,也在鎮教辦、鎮長那聽他們說過,今天我又親自聽你說了一遍,我算基本明白了前三句的意思,唯獨第四句我不太清楚,這責任追究,是誰來究,追究誰的責任呢?”

“那當然是誰主管就追究誰的責任了。”縣長說。

“那村子裏沒有完成建設任務,早已超過了上級領導要求的時間,那誰來追究,應該追究誰的責任?”

“周老先生,你講得好,你提醒了我。我現在的工作確實有些官僚主義,就拿建學校來說,我就沒有你認識得深刻。我隻停留在縣建高中這個層麵上。這些年咱們縣加大了教育的投入,重新調整了高中的布局,目前已按照要求逐步完成建高中學校的任務。因此,我還認為,我的任務就算完成了呢。經你這麼一說,我的工作還沒做好,我還應當督促、檢查鄉村兩級對他們負責的學校建設的情況,沒有完成任務的,還要追究鎮、村的責任。假如你的老家西侯村學校沒完成建校任務或者學校不達標,我就要追究主管副縣長、教育局長、你們的鎮長的責任,而他們就要追究村支部、村委會的責任。應當給村裏下達讓學校達標的指標和期限。你今天沒白來,我馬上會補上這一課。”

“縣長,你能聽我說幾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