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第四十五章(2 / 3)

善解人意、溫柔體貼的女人就是不同,眼看自己的丈夫為了楊氏家族操心、勞累;慪氣、傷心,總能替他分憂解愁,多多少少的擔待一些。

“我是反複勸了他們的,叫他們看在兩個娃兒女子的份上,莫去走離婚那條道路。楊老三還好說一點,那個兄弟媳婦,簡直就是‘四季豆煮不進油鹽’。她根本聽不進去,氣死我了!哎!”

楊鐵餘怒未消,忿忿不平的說道。他對夫妻之間離婚這件事情,不但有自己的看法,而且耿耿於懷、鄙夷得很。

當然,他一下子還莫法說苗曉燕給楊光學戴了一頂祿帽子、偷人趕漢的那些話。要不然的話,自己臉上也會無光的。

“禍兮福兮,福兮禍兮。”這話一點也不假。

當楊鐵還在為楊老三離婚的事情苦惱時,省委組織部副部長陳澤民同誌帶著一行六人,來到了臨江地區。他們此行的目的,是來專門來考察楊鐵同誌的。

臨江地委書記李思德,副書記兼專員曹東,副書記兼組織部長任誌剛等人,十分熱情而又周到的在蓮花池地委小招待所裏舉行宴會,為省委來的同誌們接風洗塵。

席間,大家舉杯推盞,暢所欲言,互相恭維。

但是所說的話,都是一些官場上的套話、大話和假話;如果是一般的平頭老百姓在場聽了的話,一定會感到麻肉得很,渾身上下可能都要起一層又一層的雞皮子疙瘩。

第二天,晚間休息時,楊鐵在曹專員、任副書記的陪同下。提著用精美禮品盒包裝起的八床絲綢被麵、睡衣和枕巾,以及一些高級土特產品,來到二號樓,拜見並看望陳副部長。

楊鐵走上前去,輕輕地敲了敲門,沒得動靜;又摁了一下門鈴,裏麵傳出來一陣川東的聲音:“哪位呀?請稍等片刻,我在洗漱間刷牙齒呢。”其實,他在拉屎,哪在刷牙齒嘛。

“陳部長,我是老任,誌剛啊。”“喔,馬上來、馬上來。”

門兒開了。

“哎呀!是曹專員和誌剛啊?這麼晚了,還不休息,快請進、快請進。”陳副部長沒注意到後麵還有一個人,楊鐵同誌手裏提著一大堆禮品,默默的往前跟進。

“陳部長,你看看,我們把誰給你帶來啦?”喔,楊主任,請進、請進。”

“陳部長好。”“好好好,大家來坐、來坐。”

“陳部長,住在這裏還習慣吧?”曹專員首先開口問道,在這個場合,他沒抽他那十分嗆人和難聞的古巴雪茄了。

“還行、還行,安靜極了!就是早晨的麻雀有點多,吵人。”陳副部長愉快的回答。

“哈哈哈,井泉書記文革前就住在這裏的二號樓,也嫌麻雀多,還叫我們派人來趕過的呢。”任副書記和陳副部長是同行同道,說話自然就隨和得多。

“我知道、我知道,住這裏的人,都是中央和省裏的領導同誌。我問過一下服務員,一號樓和二號樓朱老總和賀龍元帥,1960年來臨江視察工作時,他們都住過的。”陳副部長顯然很在意自己的地位和規格。

“我們這裏以淺丘和山區為主,是川東北老革命根據地之一。當年,紅四方麵軍在這裏建立過蘇維埃政府。但是,一窮、二貧、三落後,底子薄、條件差;不像你們省裏條件好,來了可以住府南河邊的錦江賓館和岷山飯店。”任副書記插話恭維道。

“哪裏、哪裏,相當不錯的!我不勝感激、榮耀之至。你們看看,這兒到處都是亭台樓閣、水滿草豐、鳥語花香的,非常好、非常好,感謝你們的盛情接待!好久來省裏,也容我盡盡地主之誼。”陳副部長滿意而愉快的笑道。

“陳部長,如果接待不周的話,請您一定多多包涵、多多包涵。”還是任誌剛在說話,楊鐵隻是在一個勁兒的賠笑臉。

在這些重大的場合,他是懂得起規矩的。領導沒叫你說話,你哥子千萬莫開腔。否則,自作聰明,到頭來是要吃大虧的。

楊鐵早聽說,有一個地區的部門領導,省委主要負責同誌前去視察工作時。不該他說的話,他偏偏要說;不該他問的問題,他偏偏要問;結果呢?弄得省上下來的大領導滿臉的不高興。

沒過多久,該同誌下課;官場上的人都說他是瓜娃子、不球懂事兒,活該。

寒暄得差不多了,該言歸正傳了。

“這次考察還滿意吧,陳部長?”曹東在問老陳。

“有您老人家和誌剛同誌等人親自出麵,大力舉薦,我看沒得問題的。隻是、隻是,考察中間出了一點小小的插曲;不過,這個事情已經圓滿的解決了,不用擔心、不用擔心的。”

陳副部長微微的笑著,看了看臨江地區這幾個頭麵人物一眼。

“喔,原來是這樣,那我代表臨江地區一千一百萬人民,衷心感謝省委、省政府對我們臨江地區的厚愛,衷心感謝陳部長對我工作的大力支持,我給您鞠一躬,以示謝意。”

任副書記聽陳副部長一說,心裏就知道楊鐵當副專員的事情,已經是板上釘釘,把穩著實啦!

“不用感謝我啊,誌剛同誌。你說是不是啊?我隻不過是奉命行事、履行公務而已了吧。”陳副部長很謙虛的說道,用兩個手指尖,輕輕彈了彈身上的純毛料華達呢子衣服。

“哪裏哪裏,我知道,如果沒有您出麵,楊鐵同誌的問題可能還要放一放、緩一緩的,所以,我首先要感謝您。”曹專員不等任副書記回話,起身走上去,一把大手握住陳副部長的雙手,激動的回答道。

“還是你們臨江地區的工作做得好、做得紮實啊!要不然的話,楊鐵同誌的問題,是要放一放的,但也並是說今後就不解決他要求進步的問題的呀?”

“陳部長站得高、看得遠,是新時代的伯樂。您又為我們黨和國家,發現了一個特殊人才。我作為黨的一名組織工作者,一定要向您學習。”任副書記再進一步吹捧陳副部長。

“哪裏哪裏,誌剛,我和楊主任文革前早就認識了。那時侯,他在省委和川大辦的中青班學習,我在負責帶隊;所以說,他的問題我還是要關心、關心的。”

陳副部長笑盈盈的,拍了拍楊鐵主任寬厚的肩膀。

“謝謝陳部長,感謝您的大力栽培和提攜,我楊鐵今生今世,永不相忘。”楊鐵顯然被此時的氣氛感染了,動情地回答道。

“楊主任,要說言謝的話,那就見外了,這是我們組織部門應該做的工作啊!再說了,如果你實在是要言謝,那就首先要感謝曹專員和任書記這兩位領導,我說得沒錯吧?”

陳副部長心知肚明。

心想:楊鐵、楊鐵呀!如果沒有眼下這兩位哥老倌的大力舉薦,你老弟縱然有天大的本事兒,也輪不上你來當臨江地區的副專員啊?

“那是那是的,如果沒有曹專員和任書記,就沒有我楊鐵的今天。兩位領導同誌是看著我長大的,而且,他們親自把我扶上馬,送了一程又一程,離開了他們,我楊鐵一事無成、一事無成。”

楊鐵嗨嗨嗨的笑著說道。

“好,咱們不說這些了。天也不早了,你們也該回家休息、休息,好好陪陪自己的老婆和孩子們了。”陳副部長顯然有送客的意思了。

“好好好…,陳部長,那就不耽誤您的寶貴時間了。這是我們臨江地區出產的絲綢被麵,還有一點點土特產品,不成敬意、不成敬意。”

任副書記指了指地下牆角邊,靠寫字台那裏堆放的那一大堆精美禮物。

“誌剛,這就是你的不對了嘛!我們下來考察幹部,隻是例行公事而已,你搞這些名堂,是不是要叫我們犯錯誤啊?”陳副部長一邊說話,一邊在觀看送來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