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劫道的(1 / 3)

在解決了這一切之後,還有一個相當重要的問題,要搞定香港直屬的地方官。縣官不如現管這句老話早已深入人心,穿越眾們也非常熟悉這句話的真實含義。僅僅搞定了一個兩廣總督王尊德並不算什麼,但是哪怕搞定了這武朝皇帝朱由檢,隻要香港直屬新安縣令沒有拿到什麼好處,香港就一定會麻煩多多。人家隨便說你個私通海賊——都不用說,穿越眾勢力原本就已經被認定為海賊,哪怕是在北上支隊抵達京師,也不見得一定就能洗白這個身份,所以新安縣令對穿越眾的態度才是最重要的,隻要搞定了新安縣令,元老院在香港才能長治久安穩固發展。

所以這才有今天的送錢之行,曾誌剛坐在船舷邊,看著船工們在船上來回奔走,緊張地在操作著這艘廣船準備靠岸。

碼頭上已經有一隊衙役在等著,這些衙役是根據縣令的要求特地來到前海碼頭上等候這波財神的。衙役們來得有點早,他們原以為第二天船隊就會過來,因而第二天下午時分就已經等在碼頭,但是由於陳力的貨船還在等著卸貨,沒辦法北上,一直到昨天才把這條船完全卸載。陳力原以為船家會不樂意前往前海,但是沒想到人家二話不說就點頭答應了,原來主港辦事處給他許諾了一筆船隻使用費,雖然不算多,但是比起空船北上還是要劃得來很多了。

押運這筆銀子的人不多,也就是一個排的陸戰隊,運載的銀子雖然號稱一萬四千四百兩,但是折合到公製單位也不過是五百多公斤。這條廣船滿載大約是四百料,折合到公製單位大約是兩百六十噸左右,此時武朝政府允許民間建造船隻中最大的就是四百料,雖然說這些船能夠裝載的貨物不多,但是裝人還是沒什麼問題,裝下了陸戰隊三十多人和四五百公斤銀幣後,這條廣船還能夠以四節左右的速度逆流而上,這讓船家一直略有炫耀的跟曾誌剛吹噓自己的船好。

曾誌剛自從轉到陸戰隊後,倒也上了好幾次海軍的風帆護衛艦,他很清楚這些廣船福船有著先天的不足,長寬比太大,轉向不靈活等,航速慢簡直就是硬傷,更別提那副硬帆了,無論收放都非常繁瑣而且非常不容易,平時風大點的話還能壓得桅杆吱吱作響,聽得曾誌剛頭皮發麻,還好從香港到前海港也不過隻是一個上午就到了,時間若是再長點,他甚至懷疑自己會不會直接崩潰掉。他倒也和船家建議過,讓他們把桅杆上的硬帆換成帆布軟帆。可是船家不過是不置可否的笑了笑,再說人家也不過輕描淡寫地說造船幾百年下來都是這樣的,祖製不宜隨便改,就把曾誌剛弄得全然沒有話可說,隻得作罷,除了暗地裏罵兩句食古不化之外,他也完全沒有辦法,畢竟船是人家的。

船隻靠近碼頭,碼頭上的幾個工人手裏拿著撓鉤勾住了船舷,拉到了碼頭旁,船上的夥計拋下纜繩,下麵的工人則仔細係好,然後搭上了跳板。碼頭上等著的衙役紛紛上前,向著船上探頭探腦,他們已經等了兩天多了,這時好不容易才看到老陳從船上走下來,紛紛籲了一口氣,這下不用再等了。

陸戰隊士兵們沒有攜帶步槍,而是每人攜帶了兩支手槍和一把刺刀,手槍和刺刀都被塞在衣服底下,被長長的衣服下擺遮住了,從外麵看不出痕跡來。他們選擇武器也是經過討論和決議的,原本曾誌剛的意思是讓他們直接攜帶步槍上麵戳著刺刀,顯得更加嚇人,但是在討論中卻被毫不留情麵地打擊了——你搞得這麼霸氣外露地前往新安縣城,沒準會給人留下一種前往縣衙示威的感覺,這樣也許會在無意之間得罪縣令。但是不帶武器又不行,這可是上萬兩銀子,沒有帶槍的人員保護,敵人稍多一點就會有可能搶走這些銀子,所以最後討論決定隻攜帶手槍和刺刀,為了防止出現一支手槍火力延續性差的情況,每個陸戰隊員攜帶有兩支手槍,這樣在子彈被打完之前每個人都能夠發射十二發子彈,這個數字在本時空的火器部隊而言是很恐怖的。要知道即便是在十八到十九世紀時期歐洲火器部隊攜帶的彈藥也隻是每人六十發子彈,他們使用的還是單發前膛步槍,但是陸戰隊的子彈可是裝在彈輪裏的,需要的時候撥開保險就能直接射擊,足以在短時間裏壓製任何衝到附近的敵人,並有可能扭轉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