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租借地 3(1 / 3)

三天後,老陳站在船頭,正在為船夫指明方向,“我說你也是這廣東人,怎麼這條珠江水道都不知道走啊?”

船家一臉鬱悶,“大人,小的這一直都是跑西江水道的,要不是幫陳力老爺送糧,才不會過明州呢,要是說西江水道小的可是閉著眼睛都能行船,可是珠江水道這可是頭一回來呢。”

“好了好了!別說了,前麵那裏,瞧好了!”說著老陳指了指遠處的水道,“從那裏轉向東麵,就到前海了。”

“你可別指錯了路,小的這身家性命可就是您這一指了,若要是擱淺了還好,假如撞上了暗礁什麼的,這可就得出事呢。”

這下老陳老大不樂意了,“好了好了,老子雖說走這條水道沒幾次,但是這前海灣裏麵就沒什麼暗礁,根本就不要怕好吧?另外其他不能靠岸的地方都是樹林,隻有港口那裏沒有樹林,你長了眼睛就知道走好吧?”

船家也不再作聲,隻是眼睛緊張地盯著附近的水麵,小心地駕駛著船逆流而上,向著前海灣駛去。

老陳的心思根本就沒在這上麵,這三天裏他過的可是自己沒想過的日子。作為一個胥吏,基本上算是整個武朝官僚體係中最底層的存在,真要算起來根本就是個未入流。武朝發俸祿的時候壓根兒就沒他什麼份,當然,就算是是縣令大人,發的也跟錢沒關係,完全就是折色的實物,糧食、布匹,官倉裏有啥就發啥。而且武朝的完全不講究什麼高薪養廉,就算是新安縣令這個七品知縣,一個月俸祿也不過七石五鬥,他的直屬上級縣主簿才隻有五石五鬥,這些東西發下來還得自己去兌成銀兩,不值錢也就罷了,還非常麻煩,不少的官員甚至根本就懶得去領這筆俸祿。與其麻煩地去兌成銀子,還不如累積起來一年去兌一次來的省事。他這個小小衙役就更別說了,月俸是三石,可是被上麵的官們一層層克扣下來,能夠拿到手的往往隻有一石八到兩石左右,指望這些俸祿來過日子簡直就是等著餓死的節奏,他之所以來當衙役,無非就是指望能夠在每年收糧賦的時候少上繳點錢糧罷了。

在武朝當官,靠俸祿是肯定不夠的,隻能想辦法去找灰色收入。當縣令的倒還可以在地方稅收中以“火耗”的名義截留一部分銀子,可是再往下到他們這些未入流的時候,選擇就不多了,想要在職場上如魚得水,就必須要行賄上級,這樣才能保住自己這份工作,錢又從哪兒來呢?自然隻有盤剝老百姓了。最讓老陳惱火的事情就是,新安縣這地方就是個窮地方,山雖然不多,但是適宜於種地的地方也不多。對於武朝這樣一個農業國家而言,糧食就是國家命脈,有糧才有錢,新安這裏產量不多,自然能夠盤剝到的錢也少得可憐。

前幾年倒還好,邁德諾人因為不準直接進入明州進行交易,因此許多邁德諾人選擇在明州城外的巴雞洲上進行交易,但是那洲頭太小,裝載轉運貨物甚是繁瑣,因此也有一部分邁德諾商船會選擇在前海灣裏裝卸貨。這樣一來本地百姓給商船提供補給或者裝卸貨物倒還可以拿到點錢,他也就還有點機會可以趴在老百姓身上吸取點民脂民膏。可是近幾個月來,邁德諾商船卻是越來越少了,老百姓的收入途徑逐漸減少的同時,他的灰色收入自然也就減少了。一開始他還沒怎麼注意到,等到注意到的時候,是家裏的黃臉婆跟自己抱怨沒錢買糧食的時候了,這距離這個月的俸祿還早,眼下沒錢買糧又不好意思去找人借錢,隻能在家裏苦捱,靠為數不多的存糧硬頂,這次出來還沾沾自喜,可以吃幾天公家飯。

偏偏沒想到這三天來他在這香島附近過得日子卻是相當舒心,這幫髡人吃飯可不是像武朝一般一天兩頓,而是一天三頓,吃的也不是純粹的雜糧,這些髡人向周邊的鯉魚門等幾個漁村購買打來的漁獲,做得是很大一鍋什麼材料都有的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