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章 南北之爭(2 / 2)

龐籍罷,看了一眼蕭和此時的表情。見後者微微點頭,這才繼續道:“然而,統一下的道路,可以隻用北方的臣出門謀劃策。但當大宋真的一統下後,又豈能隻重用北方的人士子?”

龐籍捧起手邊的茶盅,輕輕嘬一口,繼續緩緩道:“是故自太宗皇帝以來,便開始嚐試讓南方士人進入朝堂擔任要職。不過,因為兩次北伐的契丹,收複燕雲的大戰失利,朝廷不得不依仗原本屬於北方的臣士子來穩定局勢。而南方士子,便從此刻開始被北方臣不斷打壓。太宗皇帝雖然明知此風,但為了大局,也隻好隱忍不發。”

聽到這裏,蕭和已經明白了大半。方才龐籍口所謂“”的一方麵,便是在鞏固北方士人既得利益的基礎,給與他們足夠的政治地位。這才讓他們為剛剛誕生的大宋盡職盡力,而不是像五代以來毫無臣節可言。但是,原本因為北方戰亂不已,教之風相對於江南來便先不足。

可恰恰在朝堂之,自負采精華的南方士子卻被他們眼的粗陋之輩打壓,心的苦悶和不得誌便可想而知。想明白了這一層,蕭和便開始有些明白身為南方士子的聶冠卿當年的苦悶了。而這一科被打壓的所謂“西昆體”,從一定程度來,便是南方士子在朝堂之不得誌而轉在學問的一次反抗和宣泄。

既然南方士子們在政治被北方士子打壓而不得意,那麼南方士子必然要在他們擅長的學識教找回場子。所以,集西昆體詩句精華的《西昆酬唱集》便在真宗景德二年由南方士人楊億、錢惟演等人編撰而出。

而這般近乎於“挑釁”的行徑,自然遭到了北方士人的斷然反擊。

“於是,在那《西昆酬唱集》付梓之後,朝身居高位的北方士人,便不斷向真宗皇帝進言,曆數西昆體詩賦言之無物、綺麗糜爛、隱射宮廷等不妥之處。真宗皇帝心知肚明,表麵便下詔指責西昆體詩風‘浮豔’,無病呻吟。然而,暗地裏卻支持楊億等人革新大宋壇。”龐籍完,臉不由得顯出意思向往的表情。

至於剩下的事,蕭和便十分清楚了。沒有得到實質好處的北方士人豈會善罷甘休。鑒於此時楊億、錢惟演等人在壇的顯赫地位,他們無計可施。便將目光盯了相對弱勢的南方新安士人,擔任集賢院校理官的聶冠卿。

一番設計之下,以他校勘《十國興亡論》時略顯慷慨激憤的言辭,彈劾其對朝廷不滿。真宗皇帝雖然知道事情,但為了避免朝堂之臣之間的分裂,隻能將其罷官。

本書來自

本書來自hps:////hl百度搜索更新最快的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