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節 山雨欲來(2 / 2)

“南漢的‘南一柱’潘崇徹而今為南漢西北麵都統,扼守著南漢之門戶。估計是不會前來爭奪此位,但聽他的三弟子‘南霸’武梟武功蓋世而遊戲江湖。潘崇徹弟子十七人,真正執掌其門戶的就是這個武梟,十五人同氣連枝,在南漢已是所向無敵。既然不能在南漢為官,就一定會覬覦這個江湖武林趨之如騖的江南武林盟主之位。”林仁肇眉頭漸鎖。漢主劉鋹深信宦官,常自言道:世人皆有家。有家即有私心。唯閹宦之人,無家無室,當為吾所用。因此。南漢中舉入進容易,而為官卻是艱難。為官必閹,使許多能人異士望而卻步。但凡有誌之士,崇尚子嗣延續。絕不會在南漢為官成宦。

“陳洪進自執掌泉、漳之後。就將‘燕子門’傳與其女‘十八娘’陳璣。陳璣師從仙遊麥斜穀修真隱士‘一方地’何自永,自聰慧明法,出師後自創寶刹‘崇福寺’。陳璣佛法高深,閩僧雖多,卻皆入不得其法眼,遂請其師何自永出家,任‘崇福寺’長老。陳璣一門心思就是為了光大‘燕子門’,欲使其成為下名門。嘔心瀝血。陳洪進五十二位弟子,對其言聽計從。俯首帖耳,其誌非,堪稱女中豪傑。”林仁肇語氣中竟有一絲難得的溫柔之意,令蕭藍若和蕭人頗為驚詫。

“閩”永隆六年,朱文進、連重遇殺閩帝王延羲,朱文進自立為主,陳洪進與留從效、董思安、張漢思四將聯袂反對朱文進、連重遇。王延政改“閩”為“殷”,即殷帝,以留從效四將為都指揮使。朱文進被殺、殷帝王延政降唐,陳洪進亦隨之歸唐。唐以留從效為清源節度使,陳洪進為統軍使。宋建隆三年留從效病逝,其嗣子留紹其、留紹茲威信

未立,陳洪進舉張漢思為留後,自為節度副使。張漢思年老醇謹,軍政事務皆決於陳洪進。張漢思諸子為衙將,皆不服,欲謀害陳洪進,“燕子門”諸強環伺,終不能逞。宋乾德元年,陳洪進奪張漢思權,自稱留後。

陳洪進先依附於唐主李煜,李煜以陳洪進為唐清源軍節度使、泉南各州觀察使。宋滅荊、湖,陳洪進派衙將魏仁濟繞道赴汴京向宋太祖奉表稱臣,願納土歸宋。宋太祖以泉、漳依海,實無用武之地,為籠絡人心,下詔慰撫,卻改清源軍為平海軍,以陳洪進為平海軍節度使、泉漳觀察使、檢校太傅,賜號推誠順化功臣,並以其子陳文顯為節度副使,陳文顥為漳州刺史。

“建州‘八門拳’自吳光去世後,由其長子‘拳聖’吳間道執掌門戶,閩地江湖武林,無人出其左右。荊、湖之地,自‘瀟湘樓’風生水起而後迅疾銷聲匿跡之後,不願歸附宋朝的武林人士,大多嘯聚山林,自立門戶,其中也不乏佼佼者。這些皆是江南有些聲望之人,還未算那些傳承百年甚至數百年的武林世家大族,若是他們有意此位,定是雷霆一擊,勢在必得。這就是如今江南武林的態勢,江南武林盟主之位,並非你掌中之物,欲予欲取。”林仁肇回身眼望舍身崖下濤濤鬆林、千杆青竹,神不我屬。

“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下數十年兵連禍結,武林世家皆枕戈待旦,韜光養晦,蟄伏不出,所待的不過是下靖平之日。而今,中原已定,雄主稱霸,這些個名門望族,世家勳貴,早已是急不可耐,蠢蠢欲動了。江湖是什麼?江湖就是最大的利益所在。經過這麼多年的坐吃山空,他們可都入不敷出了,此刻再不出手,下一統之日,就是他們覆亡之時。若是能提早掌控一些勢力,就能在今後分得一杯羹湯。藍若!海之所以平靜,卻是在積蓄那滔的巨浪啊!”林仁肇收回遠眺的目光,卻不看蕭藍若的臉色,隻是把慈愛的眼眸專注在蕭人的身上。

“外公!我聽懂了!您那麼多,無非是讓爹爹為子孫後人計,為姐姐和我多留下一些福蔭。”蕭人鄭重其事地道。“人生百年,白雲蒼狗。這世上唯一能留下的,也隻有這血脈相承的骨血至親,也隻有這血親才是我輩曾經來過的印記。”林仁肇輕聲歎息,將手輕拂蕭人清秀的麵頰。

“嶽父!藍若一切都聽從您的安排就是了。如果,前麵就是斷崖深淵,藍若也不會回頭。”蕭藍若微微挺直了身軀,清亮的眸子閃爍著熠熠的神光。“無數風光在險峰!”林仁肇終於舒心地一笑,忽然伸出猿臂,將蕭人抱起,向著舍身崖的頂峰攀去。蕭藍若心結已去,從容邁步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