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國從擴大影響或穩定周邊的需要出發調整對朝鮮半島的政策,本身具有積極意義。另外,中美、中日、中俄等大國雙邊關係不同程度的改善,客觀上也有助於它們在朝鮮半島問題上的協調與合作,從而促進朝鮮半島局勢的進一步緩和,有利於北南雙方關係的進一步發展。
(二)四方會談有助於建立朝鮮半島和平機製和緩和朝鮮半島緊張局勢。從四方會談的情況來看,四方即有共識,又各有打算。美對朝政策從大棒改為胡蘿卜,有意要改善同朝的關係,誘導其改革開放,使朝不與美對立,促使朝鮮半島及其周圍地區更好地置於它的戰略控製或影響之下。韓則是想通過四方會談增強在南北關係中的地位和在處理朝鮮半島事務中的發言權,並扭轉一直處於被動的局麵。韓強調當事者是南方和北方,和平協定應由南北方簽署,讓美國和中國做保證人。朝強調朝美之間簽署和平協定,朝認為韓是美的傀儡,在韓國內沒有軍事決定權,又不是停戰協議的簽署方,也就沒有必要和韓直接解觸與商定,因而要盡量改善同美的關係,爭取同美實現關係正常化。同時,認為中國是最親密的盟友,是朝的可靠的一方,因此,朝將在會談中多同美接觸,把會談變成以朝美為主。但朝方一直擔心用和平協定取代停戰協定會讓朝鮮半島長期分裂下去,因此,對四方會談不是持很積極態度。中國作為1953年朝鮮停戰協定的簽字國之一,理應參與朝鮮半島的有關協商對話並發揮積極的建設性作用。中國對參加四方會談和建立朝鮮半島和平機製持積極態度,提出平等相待、求同存異、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的原則,熱切希望朝鮮半島實現持久的和平與穩定。
當然,四方會談前景並不樂觀,但四方能坐下來進行和平談判,這本身就是促進朝鮮半島局勢的體現。
(三)民族主義有可能成為日後實現朝鮮半島統一的主旋律。今天的朝鮮人民無論是北方還是南方,比任何時刻都有一個強烈的共同宿願,那就是早日實現朝鮮半島的統一。國際社會也寄希望於朝鮮半島問題盡快得到和平解決。在這樣的形勢下,實現民族大團結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朝鮮北南是同一民族,具有源遠流長的1300多年的統一史和完全相同的民族文化及一個純粹的單一民族的共同利益,這為雙方的統一提供了內在要求。隨著南北的廣泛交流和麵對21世紀的來臨,朝鮮民族主義情緒將日益增長,潛藏在北南人民內心深處的民族主義情感注定要迸發出來。朝鮮民族主義不同於歐洲民族主義,朝鮮民族普遍對外部勢力的侵犯、幹涉國內事務具有一種強烈的抵抗意識。同時,這種根深蒂固的民族主義凝聚力也表現在愛國主義上,如近年北方麵臨經濟極其困難下,也能保持團結一心,堅持真理;南方麵臨金融危機時,全民慷慨解囊,共擔國難。基於上述因素,完全有可能今後以民族主義為基點,通過民族自決來實現朝鮮半島的統一。
四、製約朝鮮半島北南關係的主要症結
朝鮮半島南北關係雖然基本上維持了穩定合作發展的局麵,對立情緒也有所減弱,但由於曆史的原因,雙方的矛盾一直存在著難以解開的症結。
(一)朝鮮半島上的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種製度,兩種不同意識形態尖銳對立是製約雙方關係進一步發展的主要症結。麵對蘇聯東歐等原社會主義國家紛紛瓦解,國際上的封鎖、孤立,國內的經濟困難等極端艱難之時,朝明確表示:“帝國主義對朝鮮和平演變的戰略是打錯了算盤,我們這一代要堅定地走社會主義道路,下一代也會堅定地走社會主義道路”。朝鮮勞動黨和政府還提出:“團結一心,建設朝式社會主義”的口號。在今年朝50周年建國慶典上,朝再次強調建設社會主義強國的堅定意誌和信念。韓美也仍不放棄敵視朝政策,一心試圖用經濟滲透等其它手段,抓緊促成和平演變。金大中自上台之日起曾多次表示“決不容許北韓的任何挑釁行為”。對此,朝近來也加劇了對他的“陽光政策”的批評。指出“南朝鮮現任政府自上台以來,南北對峙關係進一步激化”。鑒於此,這種社會製度、意識形態的不同,必然導致朝鮮半島統一問題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長期的。
(二)朝鮮半島雙方龐大的軍事對峙,仍然是雙方關係中不穩定的重要因素。南北雙方僅在22萬平方公裏的三八線兩側竟集中了近180萬軍隊,是當今世界上兵力布署最集中的地區。朝擁有正規軍112萬人,其中特種部隊22個旅、10萬餘人(約占人民軍總兵的16%),還有工農赤衛隊、紅色青年近衛軍等準軍事部隊600餘萬人,每年將國民生產總值的20%—25%用於軍費開支。自70年代起著手發展核、生物武器、中遠程導彈等威懾性戰略武器。據國外媒體估計,目前朝已具備了所有製造核武器的能力,年產生物武器約1000噸,儲存各種毒氣達5000噸。80年代初試製“飛毛腿”導彈至今已達到年產100多枚“飛毛腿B、C”型導彈的能力,裝備有“飛毛腿”係列導彈500多。朝保持強有力的軍力是從其重要的戰略現實意義來考慮的。首先,對抗美韓的軍事壓力,封鎖政策,美不僅在朝鮮半島駐紮重兵,而且加緊扶持韓發展軍事力量,為保持與美韓相抗衡的均勢力量,朝必須擁有大規模的軍事力量。其次,優先開發核、生化等威懾性武器和中遠程導彈,將引起美日韓的極大不安。韓現擁有正規軍112萬人,其中還有鄉土預備軍、學生護國團等準軍事部隊500餘萬人。正規軍分陸、海、空三個兵種。編有3個集團軍、8個軍部、2個機械化步兵師、19個步兵師、7個特種作戰旅、2個戰地導彈營、1個航空旅。編有3個艦隊。攻擊戰鬥機中隊8個、戰鬥機中隊4個、防暴機中隊1個等。多年來,韓憑借經濟實力大力增加軍費,提出加快“質量建軍”步伐,每年的軍費高於朝6倍之多。1996年國防預算為12.74萬億韓元(約合130億美元)。1997年的國防預算則高達14.27萬億韓元(約合173.8億美元),增長了12%。據悉,今後幾年韓國防預算將保持10%左右的增長速度。計劃每年購買40萬美元的先進武器裝備。韓不僅限於從美購買F一戰鬥機和P-3C預警機,正在建造驅逐艦和潛艇。南北之間這種雙方的軍備競爭,會更加劇雙方冷戰狀態。
預計今後相當長時間裏南北現有安全戰略不會有大的改變,雙方將繼續加強各自的防衛能力,保持高度戒備,繼續推行謀求和解和加強軍事戒備的兩手政策。但進入21世紀,朝鮮半島嚴重的軍事對立狀態將隨著整個形勢的緩和會逐步有所調整。
(三)朝鮮半島南北經濟的能否複興,是穩定局勢的關鍵因素。對於朝來說,經濟對於已連續9年的負增長,由於1995至1996年連續兩年的特大洪水使農業遭受了沉重打擊,收成也減少了大約一半。而1997年的夏天,旱災、海嘯和台風的襲擊又無疑於雪上加霜。1998年又受到海嘯、霜凍的影響,本來就自然地理條件差,又加上種子和肥料的大量缺乏阻礙了農業發展。1998年朝收獲的糧穀非常有限,依然不能滿足國民的需求,致便糧食嚴重短缺。近幾年,國際社會向朝提供了大量糧食、藥品和日用品等救援物質。1997年中國支援了15萬噸糧食;1998年7月6日,又無償援助了10萬噸糧食和2萬噸化肥;10月8日,又決定向朝提供8萬噸原油。1997年韓援10萬噸;美及其它國家援17萬噸;年初世界糧食計劃署又呼籲為朝提供約66萬噸糧食援助。糧食援助應該本著人道主義的立場,不附加任何先決條件,但美韓日的援助經常會附加一些政治條件,使很多的援助未得以完全落實,無疑引起了朝的反感與鬥爭。
韓經濟同樣也麵臨著巨大危機。韓經濟危機的出現不僅是緣於受東南亞金融風暴的影響,而是早在1996年國內經濟就開始惡化了。過去的30年間,韓各大企業、集團都是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保護調控政策下發展起來的,然而由於家族企業的興起,造成盲目地實行經濟自由化,擴大企業規模,加上韓政府無節製的金融貸款政策以及企業經營人員的本身素質,缺少相應的監督機製,以致產生了高投入低產出,債台高築導致後來的企業破產、貨幣貶值、物價上漲、外彙儲備枯竭、高失業的局麵。據統計,目前,韓國內排名30家的大財團自身資本比率僅有18.2%,大部分資金都是直接或間接地來自銀行的貸款。雖然金大中上台後表示出振興經濟的願望,但現實中的韓國經濟再也不可能有很快地恢複,主要原因是目前的韓國經濟已不是過去政府有組織的管理時代,經濟結構多元化以及錯綜複雜的因素,使政府的權威主義再也起不到應有的作用,也許會因國際金融組織的資金援助貸款或暫拖欠還款,會在今年下半年暫時會有虛假的恢複跡象,但總地來講由於多年的金融體製的孱弱、企業的過度負債使今後韓國經濟不會有大的起色。又因外部環境包括一些周邊國家已逐步提高了對經濟安全概念的新認識,以及現代化與科技的迅速發展,每個國家都將充分利用本國的資源優勢,自己開發新產品、高新科技產品自己出口。這樣就會使韓(約有中國河北省的一半)等一些資源少的國家,使一些原來廉價買來的原材料經過加工後反銷他國的經濟方式會逐漸蕭條,也就會在今後的國際市場的競爭中失去競爭力。如此的內外因素,是今後韓國經濟麵臨的新課題。
(四)駐韓美軍問題,是影響朝鮮半島局勢發展的最棘手的問題。在朝鮮半島,無論是談及建立和平機製還是實現和平統一,總會遇到的是駐韓美軍問題,在四方會談中也是最難解決的問題。朝認為在朝鮮半島形成局勢緊張的主要根源是美在韓駐軍(目前,駐韓美軍有3.7萬人和90多架作戰飛機),因而一直提出把美軍撤出作為一個單方麵問題。而韓則認為美軍的駐韓有利於東北亞勢力均衡,對韓的安全有利,為此,不同意美軍撤出韓。1953年朝鮮戰爭結束後,韓美簽訂了《韓美相互防衛條約》,同意美在韓設立軍事基地。1954年簽訂的《韓美合意議事錄》進一步規定,韓軍隊的作戰指揮權歸由美控製的聯合國軍司令部掌握。近年來,隨著朝的壓力及韓軍的獨立作戰能力的提高,逐步從美軍手裏接管了作戰指揮權,1991年3月,韓軍接替一直由美軍擔任的朝鮮軍事停戰委員會“聯合國軍”方麵的首席代表職務。同年10月,韓陸軍接管由美步兵2師擔任的板門店的警衛。1992年7月1日,撤銷韓美野戰集團軍編製,並將其所屬部隊歸劃為韓第三集團軍指揮;12月1日,韓軍將領首次擔任韓美聯合司令部地麵部隊司令和新成立的韓美聯合特種作戰部隊司令及韓美海軍陸戰隊司令。1994年12月1日,韓軍從駐韓美軍司令部接受了對韓軍的平時作戰指揮權。韓軍還計劃在21世紀接管戰時指揮權。美在卡特任總統時曾宣布將分批撤走駐韓美軍,但後來由於國會的反對改變了原來的決定,繼續在韓駐軍,而且有時稱聯合國軍,有時也稱根據《韓美共同防禦條約》駐軍,但不管以什麼名義,美軍的駐韓總會給東北亞安全局勢帶來不穩定的因素。允許外國軍隊駐紮韓無論有任何理由都是朝鮮民族的恥辱,民眾的心態也會在頗為複雜中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隨著韓國內的民族主義和統一激進主義的複興,美的軍事存在問題將日益成為困擾韓社會的一大難題。人們將逐漸會認為,1953年的停戰協定不過是美維持其在朝鮮半島南部戰略所做努力的一部分。但是現在形勢不同,冷戰已經結束了,世界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世界形勢已趨向於緩和,美軍沒有理由在韓駐軍。美的軍事不僅導致了南北分裂的固定化,而且阻礙了南北重新實現統一的進展,使韓的主權受到了侵犯。美國人掌握了實質上的韓軍事指揮權,美軍占領了韓大片領土作為基地,而韓卻為此還要付出高額的“防務費”。因此,今後的發展趨勢是,美軍撤出韓國是必然的,隻不過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