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增長三角”,就是一種跨國性(或跨地區性)的多邊經濟合作區,一般是在地理位置鄰接的3個或幾個國家(地區)之間相交錯的三角地區,利用相互間的經濟互補和政策協調,發揮規模經濟和比較利益優勢,通過出口導向促進該地區經濟的共同增長。這種經濟合作因而也被稱作“小區多邊合作”,它具有跨國經濟特區的性質,但與一般的跨國經濟特區又有所不同。“增長三角”這一概念最早由新加坡的吳作棟先生提出。1989年12月,時任副總理的吳作棟倡議,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的柔佛州及印度尼西亞廖內群島的巴淡島所構成的三角地帶建立經濟開發區,並稱其為“增長三角(Growth Triangle)”。不久,這一倡議便得到響應和實施,“增長三角”這種新穎的小區域經濟合作形式也隨之引起東亞各國的廣泛注目與仿效,引發了一場“三角合作熱”。
一、新柔廖增長三角
新柔廖增長三角是亞太地區出現最早的一個“增長三角”,根據1989年12月新加坡副總理吳作棟的倡議建立。該倡議提出後不久,1990年5月,印度尼西亞總統蘇哈托與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正式表示讚成;1991年10月該倡議由新加坡方麵作為一項計劃正式提交東盟第二十三屆經濟部長會議,得到有關國家的響應和其創建成員的支持。會後,該計劃很快付諸實施。該計劃的主要內容是:利用新加坡先進的技術、雄厚的資金和現代管理經驗,馬來柔佛州和印度尼西亞廖內群島(包括巴淡、賓丹等島嶼)的廉價而豐富的土地和勞力,實現資源優勢互補,促進小區域的開發和共同經濟增長。其實質是以較先進的新加坡經濟為主導力量,輔助和帶動其鄰近的柔佛與廖內的開發。
新柔廖增長三角建立以來巳取得一定進展。通過合作,廖內和柔佛形成開發熱潮,在短期內聚集大量資金,並吸引大量勞力。新廖合作中首先是聯合開發巴淡島。1990年8月新加坡、印度尼西亞兩國在巴淡簽署了“廖內省發展構架合作協議”,聯合組成一個開發廖內省的部長級委員會。到1991年7月各國在巴淡島的投資總額已達54.87億新元,其中新加坡、美國是最大投資國,其次是香港和日本。新加坡、印度尼西亞合作的第一個大型項目,——巴淡工業園巳初步建成。新廖合作的另一個方麵是聯合開發賓丹島。1991年初兩國製訂的“賓丹聯合開發計劃”其總投資額將達63億新元。新柔合作也有很大進展,新加坡資本是柔佛外資的主要來源,至1990年時新加坡資本占該州外資的20%;新加坡廠商在柔投資項目也達147個,投資額為8.95億馬幣。
新柔之間合作建設耗資7.55億新元的連接新柔的海底通道;新加坡還幫柔佛開發工業項目等。此外,三地之間進行旅遊資源開發合作的前景也很好,利用新加坡“購物天堂”、柔佛的熱帶風光、廖內群島的名勝古跡等旅遊資源,開發建設該地區使之成為國際旅遊勝地,一直是3個國家進行三角合作的重要目標。
新柔廖三角合作雖然已有不少進展,但真正的三邊合作尚處於醞釀中。以新加坡為主要推動力量所進行的新柔、新廖兩個雙邊合作也還存在不少障礙,比如: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兩國認為目前的合作是建立在新加坡單方麵受益的不平等基礎上,由此引發不滿的民族情緒;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兩國聯邦政府與州政府之間關係敏感,尤其是馬來,柔佛州迅速發展起來的經濟正在加強著它對聯邦政府的離心力;此外,還有華人在經濟開發熱中得利大而引發的民族問題等。但是,新柔廖增長三角畢竟以全新的麵目出現在亞太區域經濟合作的大潮中,並已成為東盟次區域合作的重要補充。且因它具有切合實際、靈活、便利、互補性強和開放自由的特點而成為一種比較成功的經濟合作新形式,並很快產生巨大的示範性效應,在亞洲地區引發了一場“三角合作熱”。
二、東盟“北三角”和“東三角”
在東南亞地區,東盟國家開展的“增長三角”合作除了新柔廖增長三角外,還有兩個:一個是由泰國南部普吉島、馬來西亞的檳城和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北部三地構成的“北三角”,麵積20萬平方公裏,人口2200萬,交通便捷,農、礦資源豐富,有很大的開發潛力。1993年7月正式成立;1994年1月,泰、馬、印度尼西亞三國在泰國合艾市舉行了第二次部長級會議,共提出24項計劃,強調進一步加快合作步伐,加強在交通、工業、投資和旅遊方麵的合作,力圖將這裏開發成石油化工基地和旅遊區。亞洲開發銀行已原則同意給該“三角經濟區”計劃以經濟援助。另一個是由菲律賓南部棉蘭老省、馬來的沙巴和沙撈越、印度尼西亞東部的蘇拉威西和加裏曼丹組成的“東三角”,後把文萊也包括進去,形成了一個新的“三角四邊”經濟合作區,有人稱之為“東四角”。該經濟增長四角於1993年3月由菲律賓方麵提出計劃,1994年3月下旬,菲、文萊、印度尼西亞、馬四國經濟部長在菲律賓達沃市簽署協議備忘錄,宣告正式建立“東四角”經濟合作區,四國一致同意采取措施推動經濟合作區的貿易、投資、工業、能源和旅遊、交通的發展,促進區域一體化,並保證為經濟合作區的發展提供資金與金融服務,鼓勵人員流動。1995年3月該四角經濟區正式投入運營。不過,成立後的成效尚不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