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節 亞歐關係(3 / 3)

對東盟國家的這些要求,歐盟在倫敦會議之前的盧森堡會議和布魯塞爾財長會議中進行了磋商,並做出了建設性的回應。

歐盟支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繼續向東南亞國家提供援助。在該組織已提供的1000多億美元中,歐盟所占的份額已達30%,而美國占不到20%。歐盟同意認真考慮東南亞國家提出的債務問題,希望兩國的銀行界商榷將短期債務轉為長期貸款的具體問題。在貿易問題上,歐盟承諾照顧東南亞國家,適度放寬對東南亞國家的貿易標準,對“反傾銷”則采取一案一議的辦法。此外,英國首相布萊爾建議建立一個“亞歐會議信托基金”,已得到中國總理朱鎔基的支持。

此次會議除了發表主席聲明以外,還應與會亞洲國家的要求就亞洲金融危機和經濟形勢單獨發表了一項聲明。聲明明確表明了亞歐攜手共同對付金融危機的決心,強調希望增加新的貸款以盡快促進經濟複蘇,度過危機。同時表示,與會的各國領導人對亞洲的經濟抱有堅定的信心。

中國在此次金融危機中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供了4億美元的援助,朱鎔基總理在大會上再次表示,中國不乘人之危,不以鄰為壑,堅持人民幣不貶值,願為解決危機做出自己的貢獻。中國的這種負責任的態度受到大會的一致讚揚。

可以說,倫敦亞歐會議麵對著的這場亞洲金融危機,是對剛剛建立的亞歐合作機製的一個巨大的考驗。從會議的結果及其所付諸實施的各項後續行動來看,亞歐合作已初步顯示出其強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潛力,這是冷戰後亞歐關係的主流。

兩次亞歐會議的召開具有深遠的曆史意義。

第一,將有力地促進亞歐兩大洲的交流和經濟發展。在漫長的殖民時代,亞歐之間遺留下來的創傷和許多偏見長期妨礙雙方的接近、理解與合作。以這兩次會議為契機,兩大洲國家和人民將會通過接觸、交流重新建立信任,形成平等的、友好的夥伴關係,促進雙方21世紀的共同發展和繁榮。21世紀將是亞歐和全球的世紀。

第二,標誌著世界範圍內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麵。隨著冷戰的結束,二極格局巳被打破,世界正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世界各地區集團也正在重新組合,依照經濟實力和政治影響,逐步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麵。以美國為首的北美和以德英法等多國組成的歐盟已成為世界兩大經濟和政治勢力。隻有東亞的中國、日本、韓國和東盟還沒有形成機製性結構。然而,這兩次會議表明,東亞作為一鼎的力量在世界上的崛起,標誌著歐亞美三足鼎力局麵的出現。

第三,將促進世界和平的發展。冷戰後,由於蘇聯的解體,美國作為唯一的超級大國妄圖充當世界領袖,四處插手,到處稱王稱霸。然而亞歐會議,卻把美國排除在外,世界領袖地位傾刻暗然失色。過去,在歐亞美的大三角中,美國竭力控製美歐、美亞這兩條邊,而亞歐這條邊幾乎殘缺。這樣,三角形顯然很不平衡,它所支撐的平麵也不牢固。這兩次會議使亞歐之間建立了密切的聯係,並且使這兩極地位迅速上升。亞歐這條邊的力量無疑得到了加強。因此,它可以對北美這一極起平衡和製約作用。三方相互製約,必將使世界秩序更加穩定,世界和平也將有可能得以保證。

三、亞歐關係存在的問題及前景

亞歐關係的發展已經對國際新秩序的形成產生了積極的影響。隨著雙方的共識不斷加深,後續行動的不斷開展,三大經濟集團間的關係更趨平衡,美國的霸權主義受到一定程度的製約,促使“一超多強”的格局朝著有利於世界局勢穩定與協調的方向發展。

但是,我們還應當清醒地看到,亞歐在文化、社會、經濟發展等方麵畢竟有著巨大的差異,亞歐關係發展的動因是互有所求,在交往的過程中往往是各取所需,而且原有的種種矛盾不可能很快消除。

經濟因素是亞歐關係的主要動因。歐洲需要的是亞洲巨大的市場,以解決國內嚴重的經濟問題。而亞洲最需要的是歐洲的技術和資金,同時也需要擴大歐洲的市場。中國總理在第一次亞歐會議上提出了四條優先考慮的建議:共同反對貿易保護主度;進一步促進相互投資;加強技術交流與食作;重視人力資源的開發。這幾條建議代表了亞洲國家的要求,但是,歐盟的貿易保護主義傾向仍然十分突出。最近歐盟就宣布將對包括從中國在內的一些國家進口的鋼絲繩和鋼纜征收懲罰性的反傾銷稅,其中對中國的這些產品將在6個月的時間裏臨時征收高達74.8%的進口稅。歐洲對亞洲的投資仍十分有限,目前投資額隻占其對外投資總額的1%。但亞歐雙方對直接投資的要求有很大差異,歐盟要求給投資者以更多的權益,對技術轉讓則不很積極,所有這些矛盾事關雙方的切身利益,有的可能要涉及到國家主權的問題,這勢必成為經濟合作的巨大障礙。

此外,在人權、主權等一些問題上,歐盟國家雖然持比美國更加務實的態度,但多年形成的偏見仍難以消除。1999年3月底在柏林舉行的歐盟與東盟及中、日之間的外長會議,就麵臨著十分嚴峻的考驗。歐盟堅持說,如果東盟堅持讓緬甸外交部長出席會議,此次會議可能取消。其理由就是緬甸的人權問題。

對於亞歐之間的合作,美國自然不甘無所作為,亞歐之間、歐洲國家以及亞洲國家之間的一些懸而未決的矛盾,都是美國可以利用的。最近菲律賓外長提出要在亞歐會議上重提米斯奇夫礁(美濟礁)問題,就得到了美國人的支持。美國傳統基金會主席埃德溫·福伊爾納甚至建議美國將F-16戰鬥機租給菲律賓,“以對付中國對亞洲安全的威脅”。

但是,世界的全球化、一體化是主流。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施瓦布說,全球化進程實質上是世界水平上大規模重新配置經濟的過程。到本世紀末,我們將進入美國、東亞和歐洲三者戰略經濟均勢時代,這一進程將日益轉化為政治力量的重新配置。亞太合作是順應這個主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亞歐關係雖然有種種障礙,但是可以相信,前景是十分光明的。

§§第四章 亞太地區多邊經濟合作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