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於嚴酷的國際政治現實和國內輿論壓力,俄於1992年底至1993年初不得不開始調整向西方“一邊倒”的親美方針,確立“以西為主,兼顧東方”的全方位外交政策,從而體現俄外交的目標性和獨立性。1992年末到1993年初葉利欽訪問韓國、中國和印度,標誌著全方位外交開始實施,也標誌著俄對美政策進入了第二階段。以實行東西方均衡外交為基本主張的歐亞主義終於為俄高層領導所接受,成為俄外交戰略的主導思想。1993年4月,葉利欽批準了《俄羅斯聯邦外交政策的構想》,《構想》稱同美國的關係仍是俄外交政策的優先點,但俄“同時必須堅定地反對在華盛頓政策中可能重新出現的帝國表現,反對企圖把美國變為‘唯一超級大國’的路線。”同年11月,俄安全會議又通過了《俄聯邦軍事理論學說的基本條例》。事實上,在當年舉行的俄美溫哥華首腦會晤時,雙方的問題和矛盾開始尖銳並公開暴露,在莫斯科向印度出售低溫火箭發動機問題上,克裏姆林宮由於美國的壓力被迫取消了這宗買賣,此事成了俄羅斯對美國態度發生變化的分水嶺。在東歐加入北約、前南地區衝突、前蘇聯勢力範圍、核技術和軍火出口等一係列問題上,俄同美國發生明顯對立。在1993年底的俄議會選舉中,奉行親美政策的“激進民主派”失利,民族主義和左翼黨派獲勝。從此,俄在外交上對西方的態度趨於強硬。
1994年初,北約的“和平夥伴關係計劃”、北約空襲波黑塞族陣地、俄美間諜風波及美國前總統尼克鬆會見俄反對派領導人等一係列事件激怒了俄當局,俄國內反西方情緒隨之達到高潮。在此背景下,俄再次調整對外政策,表現出日趨強硬與西方拉開距離這兩大特征,對美政策更加冷靜和務實,在繼續與美國保持核裁軍合作同時,堅決反對北約東擴計劃;反對美國企圖建立一極世界的努力,強調身為大國的俄羅斯應加入七大國集團;為構築與美對話的實力基礎,在獨聯體地區加速推行軍事和經濟一體化的步驟;在廣大的第三地區,放棄對美國的亦步亦趨和前一階段的全麵收縮政策,開始著手有限地與美國爭奪在各個地區的影響和恢複與前蘇聯盟友的聯係。可以說,1994年初以來,俄羅斯的外交政策著重強調了俄的“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采取一係列措施力求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建立利益均衡的平等的夥伴關係,以重返國際舞台。
二、當前美俄關係的特點
由於俄羅斯仍然是一個世界性的強國,因而美俄關係也就超出了一般的雙邊關係範疇,在當前尖銳複雜與跌宕起伏的國際形勢中,唯一超級大國美國與實行全方位外交日益突出的俄國之間的關係尤為世人所矚目。
當前美俄關係的基本特點可以概括為:矛盾和分歧持續不斷,合作和依存愈益緊密,雙方各有所需,政策務實,在鬥爭與合作中最大限度地追求自己的國家利益。兩國臨近大選的情況為兩國關係的發展注入了不確定因素。
(一)美俄之間的矛盾和分歧主要表現在為角逐歐洲主導權而進行的爭鬥和戰略核武器的競賽兩個方麵。實際上,自1995年初以來,美俄兩國圍繞車臣戰爭、俄向伊朗出售核反應堆和常規武器、波黑問題、北約東擴問題,以及科索沃問題上的分歧和鬥爭十分尖銳,矛盾始終未斷。除車臣戰爭外,其他問題至今仍未獲得真正的解決。作為冷戰勝利者,美國力圖構築由自己獨家主導的歐洲安全新體係,因而提出“擴展戰略”,企圖將北約擴展到東歐,以遏製俄羅斯重新染指中東歐。而俄將中東歐看作是自己的傳統勢力範圍,俄朝野上下幾乎一致認為確保維持對這一地區的影響事關俄戰略安全利益,因而對北約東擴無不持強烈反對態度。葉利欽曾一再警告說,北約東擴將會導致出現重新對抗的可怕情景,而美國卻針鋒相對地強調北約東擴計劃,克裏斯托弗聲稱“美國已決心不顧俄羅斯的反對,堅決讓中東歐‘新盟國’正式加入北約。”在建立歐洲安全結構問題上,俄主張擴大歐安會的職能,以歐安會取代北約,而美則堅持北約仍然是歐洲安全的基石。美俄關於北約東擴和歐安會職能之爭的實質是,美國企圖把東歐變成自己的勢力範圍和俄力圖保持對東歐控製的矛盾,這仍然是前蘇美爭奪東歐鬥爭在新條件下的繼續。此外,在俄要求美認真遵守反彈道導彈條約、俄提出修改歐洲限製常規軍備條約以及有關雙方批準第二個裁減戰略核武器條約這些至關重要的安全問題上,雙方矛盾和分歧仍然存在。
(二)當然,我們也應看到美俄雙方在政治上、安全上和經濟上的相互需要和彼此間親密的合作。應該說,冷戰後美俄關係的主導麵是夥伴關係與合作,這是因為利益均衡取代了兩極化時代的力量均衡的結果。在政治上,美俄兩國政府都需要確保俄國當前的政治、經濟轉軌的徹底成功,確保“改革”勢頭不致於逆轉。美國要極力促成俄的政治民主化、經濟私有化、外交政策非帝國主義化,削減俄龐大的核和常規軍備。而俄國為了穩定國內政局、經濟發展以及俄在國際上的大國地位,沒有美國的支持也難以做到。在安全問題上,美俄雙方掌握了當今世界最大的核武庫,為了確保自身安全,大量削減彼此可以打到對方領土上的戰略核武器,確保雙方核材料的安全對美俄雙方可以說是性命攸關。就經濟而言,俄國無論在製止生產下降、擴大對外出口、推遲償還債務以及改善人民生活等各方麵都離不開美國和西方發達國家的援助。而美國為確保俄國私有化的成功,取得俄國豐富的石油、天然氣、礦產資源以及今後潛在的巨大的投資出口市場,對俄援助既有利可圖,也符合美國的戰略需要。
美俄雙方的共同利益促使美俄間合作的廣度和深度不斷加強。兩國首腦間除熱線來往外,克林頓說他同葉利欽會晤次數之多、時間之長,超過他同其他任何國家領導人的會晤。據美方不完全統計,通過美國政府特別援助,財政性支持,以及進出口銀行、海外私人投資公司所提供的各項貸款、擔保金、投資融通總額約達86億美元。美俄雙方的民間交流與合作則不勝枚舉。其合作領域涉及政治上的協調、意識形態上的融合、軍事上的緩和、經貿上的合作以及科技上的聯手等等多個領域的全方位的合作,而且這種合作的態勢將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