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澳大利亞的亞太戰略(2 / 3)

(三)澳大利亞與亞太的經濟、政治聯係日益緊密。

從地緣政治上看,澳大利亞鄰亞洲特別是東南亞最近,澳大利亞與東亞國家的海上貿易線近1/3在印度尼西亞境內。近幾年澳大利亞與亞太的聯係日益緊密,亞太經濟的持續發展及這一地區龐大的市場對澳極具吸引力。澳與東亞的貿易額在其對外貿易中所占份額從60年代的26%上升為90年代初的65%,澳大利亞十大貿易夥伴中東亞占了6個:日本、韓國、中國、香港、台灣、新加坡。東盟已取代歐盟成為澳大利亞第二大貿易夥伴,僅以日本為例,目前,澳對日本的出口占其出口總額的26.5%,日本又是對澳的投資大國,迄今為止日本在澳投資總額達500億澳元。另外,澳大利亞與東亞的社會文化聯係日益密切,目前澳大利亞國民中亞裔占5%,預計到2010年將達10%。

二、冷戰後澳大利亞亞太戰略的主要內容

(一)對亞太的外交戰略:從80年代初,澳大利亞開始推行“麵向亞洲”的對外政策。近20年來,澳大利亞與亞洲的聯係日益緊密。1995年澳政府首次召開了駐東亞使節會議,討論和研究了未來10年的對亞太的外交戰略,強調要加大對亞太外交的力度,從而使澳與東亞國家在經濟上融為一體。此項戰略被稱之為“夥伴和一體化”的外交戰略。

在此項戰略中,澳重點強調要與東盟加強聯係,對東盟推行“全麵外交”。東盟是澳大利亞近鄰,也是澳通向亞洲的門戶。冷戰結束後,東盟在亞太地區中作用日漸提高,不僅積極參加APEC,而且在積極推行東盟自由貿易區計劃,率先推動亞太地區的多邊安全對話,建立東盟地區論壇;發起了亞歐會議,實現了“小國領導大國”。這一切都表明了東盟在亞太事務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澳大利亞認為APEC和ARF是澳推行亞太政策的兩大支柱和兩大突破口,必須有東盟支持方可有成效。如第一屆亞歐首腦會議由於馬來西亞的反對使澳被排除在外。

另外,澳還注意處理好與美、日、中等亞太大國的關係。澳認為美國軍事存在對亞太安全極具重要性,積極支持美國參與亞太事務,歡迎美國在澳進行前沿部署,加強兩國的軍事訓練,還決定修訂《澳新美條約》,以加強澳美的防務合作。澳政府支持日本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近來澳加強了與日本的政治、經濟和安全等方麵的聯係。對於中國,澳認為加強兩國之間關係是澳對外政策的一個中心點,澳認為中國是正在發展中的大國,對亞太事務乃至全球事務將產生巨大影響。澳主要在以下幾方麵加強了與中國的關係:政治方麵,擴大外交接觸;經濟方麵,強化現有的貿易聯係,鼓勵澳大利亞企業與中國建立合資企業,以此作為澳大利亞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手段;文化方麵,加強兩國之間的教育交流。澳大利亞雖然反對遏製和孤立中國,但強調在中國融入國際社會的同時,應加以“規範”。如在中國承擔相應的義務前提下,支持中國加人世界貿易組織,另外還強調希望中國在國內政治及社會問題上,如“宗教自由”和“人權”、“獨生子女”政策問題上有所改善。

(二)對亞太的經濟戰略。除加強與東盟、日、中、美等雙邊經貿關係外,澳對亞太經濟戰略的中心就是亞太區域的經濟合作問題。

1.以亞太經合組織為重點,積極推動亞太地區的經濟合作。

澳推動APEC進程的具體步驟是:加強APEC組織化、製度化建設,認為APEC應發展成為“亞太經濟共同體”,強調APEC不僅僅涉及經濟方麵,而且也應包括政治、安全方麵問題;主張在亞太地區建立貿易自由區。在推動亞太地區貿易自由化問題上,推行靈活、務實政策,讚成日本的觀點,認為亞太地區的自由貿易應建立在最惠國待遇基礎上,強調亞太自由貿易區是非排他性的組織,但同時對於美國的特惠製主張也積極支持。

2.推動次區域經濟合作的建立。近年來,澳大利亞與東盟的經貿聯係日益增多,東盟國家雖強調內部合作,對區域外其他經濟大國也極力歡迎加強合作,以彌補自身的不足。擁有資金、技術和市場的澳大利亞就在為其考慮對象之一。1992—1993年澳大利亞對東盟的出口達87億美元。東盟對澳的經濟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1994年4月澳總理在訪問老撾、泰國、越南時正式提出建立澳新(新西蘭)——東盟自由貿易區,目的是保證東亞次區域經濟合作發展時,澳不被排除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