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俄羅斯的亞太戰略(3 / 3)

(三)對亞太的安全外交。

首先,俄羅斯繼續強調其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存在。目前,俄羅斯遠東軍區有44個集團軍,主戰坦克4400輛,火炮4950門,戰鬥直升機400架,作戰飛機470架,太平洋艦隊擁有作戰艦艇140艘、作戰飛機220架、戰鬥直升機99架,其艦隻仍在日本海及西太平洋遊弋。145年8月,俄一艘最新改裝核潛艇“龍”號編入太平洋艦隊。同時,俄又繼續租用越南金蘭灣海軍基地。

其次,加強與亞太國家的雙邊軍事合作與對話。迄今俄重點加強了與中、韓、東盟等國的軍事合作。1992年12月葉利欽訪華時與中國簽署了《關於在邊境地區相互裁減軍事力量和加強軍事信任問題的諒解備忘錄》。1996年4月中俄哈塔吉等五國簽定了在邊界地區加強軍事信任的協定,俄方承諾為進一步改善中俄邊境的戰略合作關係做出努力。兩國軍方領導人還加強了聯係,互訪頻繁,俄巳將中國視為重要軍售和軍事技術合作夥伴。

冷戰後俄羅斯也加強了與韓國的軍事合作與對話。1993年8月,俄首次派觀察員參加了美韓“協作精神”軍事演習,俄太平洋分遣艦隊對韓國釜山港進行了訪問;9月,韓總參謀長李養浩訪問了莫斯科,與俄國防部長進行了會晤。以後兩國軍事人員互訪不斷,俄還出售部分先進武器給韓國。1995年3月,俄國防部副部長訪問了日本,就俄軍與日自衛隊之間的交流、地區安全以及加強雙方軍事上的信任等問題進行了交談。1996年4月,日防衛廳長官訪俄,雙方同意建立“麵向未來的軍事合作關係”。1997年5月,俄國防部長訪日,簽訂了《兩國軍事合作備忘錄》。6月,俄太平洋艦隊副司令率大型反潛艦訪日,這是100年來,俄軍艦首次到達日本。

另外,俄還積極參加亞太地區多邊安全對話,積極倡議建立亞太安全體係。

1992年2月至今,俄、美、日已多次召開半官方的“北太平洋安全保障三極論壇”會議。俄還於1994年10月參加了“東北亞安全對話會議”。1994年7月,俄成為十八方之一參加了“東盟地區論壇”。

對於亞太安全機製的建立,俄也積極參與,但主要局限於東北亞地區。1992年10月,葉利欽訪韓時首次提出了“東北亞磋商機製”的設想,其要點是:(1)建立整個亞太地區和次區域多邊安全對話機製;(2)建立“地區衝突調解中心”;(3)建立“地區戰略研究中心”。1995年8月俄外長在東盟地區論壇第二次會議上又提出一項《亞太地區安全與穩定原則》宣言草案,要點是:未來亞太安全體係的形成是在加強信任、保障軍事活動透明度、建立預防性外交和維護和平機製等方麵采取綜合的集體措施,並認為目前東盟地區論壇可以成為就安全與穩定問題“進行對話和做出決定的最適合的機製”。

三、對俄羅斯亞太政策的幾點看法

通過對上述俄羅斯亞太政策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其亞太政策是其恢複大國地位,重塑俄羅斯國際形象的重大步驟。但是,我們應看到其亞太政策實施過程中受到許多因素的製約,主要有:第一,從俄羅斯國內局勢來看,盡管葉利欽連任成功,且在選舉中得到4000萬選民的支持,但以久加諾夫為代表的社會主義勢力和以列別德為代表的第三勢力力量仍十分強大,且近幾年俄羅斯國內局勢錯綜複雜,社會政治領域的許多問題和矛盾仍然得不到解決,民族主義思想嚴重泛濫,各利益集團之間、各政黨之間政治主張大相徑庭,這一係列複雜問題對其對外政策的推行起到了一定掣肘作用。經濟方麵,仍未見好轉,1990—1995年其國內生產總值下降了38%,其中工業下降了50%,農業下降33%,1996年經濟又持續下滑達6%,其中工業下滑5%,農業10%。綜合國力已大為削弱,以原來位居世界第二的經濟大國,下跌到“世界工業十強”之外程度,據有關方麵估計,俄國內生產總值不僅落後於美、日,而且僅及中國的22%,德國的29%,法國的43%,英國的55%。失業人口大量增加,從1991年的5.9萬人上升到1996年的256.3萬人,失業率為3.5%,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居民1996年達到3000萬,占居民總數的20%。外交的推行是以國力為基礎的,這一切不能不影響俄羅斯亞太外交實施的力度。並且俄國內金融、經濟秩序混亂,投資環境失佳,政府經濟的調控能力普遍受到懷疑,這就使俄羅斯利用外資來重建巳瀕於崩潰的經濟和加快開發東部地區遇到了障礙,也使俄羅斯經濟融入亞太地區經濟體係增加了難度。第二,俄羅斯在亞太地區貫徹其外交的意圖引起這一地區國家的疑慮。馬來西亞財政部長曾發表評論說,(東南亞)不存在任何需要俄羅斯人、美國或者中國人、日本人來填補的“真空”。日本對俄羅斯大國沙文主義刻骨銘心,近來俄國內民族主義勢力膨脹,致使俄政府在北方四島問題上不會做出大的讓步,這將使兩國關係難有較大進展。第三,美國力圖建立起以美國為主導的亞太經濟、安全體製,這也會影響俄羅斯與亞太地區的經濟、安全關係。雙方在一些重大國際問題上如北約東擴、朝鮮半島、前南問題上的分歧加大,互不信任程度加深,將使俄羅斯在亞太外交受到美國等西方國家的製約。

至於今後俄羅斯的亞太政策,筆者認為,由於亞太地區經濟的繁榮,俄與西方國家的矛盾,俄國內形勢的製約,俄將在恢複大國地位外交總目標指導下,根據形勢不斷調整、加大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