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有許多人輕視兒童文學,甚至包括一些文學界和教育界的人士,他們將兒童文學視之為“小兒科”,大概他們忘記了自己嘴咬筆杆托腮遐想的時光了吧。假如不屑於了解兒童很複雜的內心世界,則將來麵對孩子們的“疾病”就會束手無策的,更談不上對症下藥了。兒童文學不僅是通往兒童世界的一座橋梁,也是屬於孩子們的一麵鏡子,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珍視那些兒童文學作品呢?所以,成年人不但自己要多讀一些,更要鼓勵孩子們多讀一些兒童文學作品。
凡是對兒童文學有偏見的人,我想如果不是出於無知的話,就是因為讀到的隻是一些糟糕透頂的劣等作品,敗壞了胃口的緣故。我也讀過很多的兒童文學著作,老實說,有許多是讓人搖頭之作。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缺乏兒童特有的情趣,靠想當然來寫作,結果,根本未涉入兒童五彩斑斕的心理世界,寫出來的東西難免是贗品了。
而本書作者的兒童詩卻鮮活生動,恰如紅紅的草莓果,散發著清香。他寫出來的不是概念化的東西,他對兒童的心理描寫細膩而準確,塑造了一大批真實的兒童形象,具有極強的感染力,是很有價值的藝術創造。
例如,同樣是寫小男孩,《罰站》裏的頑皮中透露出真誠,《比喻》裏的頑皮中透露出聰明。此外,像《暑假日記》、《逮蟈蟈》、《傷疤》等詩中描繪的小男孩也絕不雷同,個性鮮明。作者善於用簡練、明快的線條去勾畫,語言簡而不陋,淺而不薄,足以證明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力。
作者對兒童活動的場麵描寫更令人拍案叫絕。如《滑冰》一詩,作者寫到:
躲過奶奶盯梢的眼睛
避開小鳥好奇的跟蹤
方圓兩千米的戰場
擺開了衝鋒陷陣的隊形
五十公尺的速滑
卻未能發現敵情
最後一次圍攻
失敗於一條裂縫
好藍好藍的湖麵
摔疼了我們的小手和姓名
作者將遊戲的過程寫得情趣盎然,尤其是結尾,更是神來之筆,這種無憂無慮的兒童形象簡直呼之欲出了。
本書中還有許多小詩也構思巧妙,詩味濃鬱,限於篇幅的關係,就不一一列舉評判了,相信讀者自有公論。但值得一提的是最後兩個部分,一部分是以教師身份寫下的幾首詩,顯示了教師應有的胸懷與品格;另一部分的兩首長詩更是情節生動,語言流暢,給人以美好的藝術享受。
本書作者作為遼西地區教育係統內第一位出版兒童詩專集的人,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顯然,這和他獻身於教育事業,辛勤地工作是分不開的。這不僅是他個人的成功,也是為我們的教育事業探索了一條獨特的道路。相信作者會沿著這條道路堅忍不拔地走下去,為我們這個時代奉獻出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糧!
199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