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該不該補呢?舉世聞名的斷臂維納斯大理石雕像,其雙臂有很多後人進行過修補,但是看上去很不協調,後人在對古希臘的傑作驚歎之餘,都望而卻步了。於是我提醒大家,人們看到維納斯之所以感到她美,乃是在想象中修複了她斷臂的緣故,也就是說欣賞者在想像中給她安上了一雙最美的胳膊,如果人們停止想象,那麼維納斯真的就隻是一個殘疾人了,又何談美感呢?所以我說,這是不補之補。另外一個例子是《紅樓夢》,續書雖與曹雪芹的原意有些不符,但是卻提供了很多傳神的細節,它的作用是多少考證文字代替不了的。人們看了之後,往往會感到原作未完成部分的神秘,產生更深的惋惜和熱愛。所以我說,這是補猶不足。補的價值由此可見一斑,這一點無需質疑。
萬佛堂殘碑的石質不佳,字跡在風雨剝蝕和人為損毀下,日益模糊,此時再不搶救,恐怕後人隻能見到紙上的拓品了。如果說不可補的是殘碑的美,還是有幾分道理的,它飽經滄桑卻不減風采的書藝,後人再惟妙惟肖的作品,也終究是模仿之作。即使那些古人在今天活過來再寫,恐怕也是另一種筆法意趣了。不過話又說回來,後人透過仿刻的石碑,可以領略到原作的完整美,其功又不可謂不大。
王澗泓先生的貢獻不僅僅是給碑文補字和將碑文翻譯成現代文。他在這部書中肯定了以行作楷的書法價值,糾正了北碑無行論的謬誤;闡述了碑文的微言大義,輻射到當時社會的方方麵麵;他發現了叉腳彌勒佛像蘊含的激動人心的信息;他考證了義縣境域內的曆代建置;他指出了當時北方少數民族和曆史人物的相關實證;他分析了與一些文化的傳承關係,等等,給人的啟示將是巨大的。
這樣一來,可能又會有人產生新的疑問,由誰來鑒定這部專著的價值呢?雖然王澗泓先生有著紮實的功底,堅韌的毅力,但是,這部專著究竟是一塊磚,還是一塊玉呢?或者是一塊近於玉的璞呢?我想這個問題不能用簡單的是和否來回答。因為凡是致力於開拓性的工作,都是前人沒有現成答案的。它不像小學生的試卷,在考試之前就有一份標準的答案和評分標準預備在那裏了。所以,我們應該用一種正常的心態來接受它。輕率地褒和貶同樣是愚蠢的。我相信後人將會找出新的佐證作為參照,並能在此基礎上作出公正的評價。也許會出現其他的專家學者群起而攻之的情況,不過隻要拿出站得住腳的論點和論據,那麼不管誰是誰非,都是宜州文化之幸,都會離真理更近一步。這種情景,恐怕也是王澗泓先生所期待的吧!
1999年10月11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