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內聚國力,外爭霸權(1)(1 / 3)

大約在公元前683年,息夫人一變而為文夫人。八年之後,文王去世。在八年中,文王喜得兩子:長子名艱(囏),次子名惲。

熊艱繼位時,至多不過七歲。

當時周室大亂,全無體統。周惠王與五位大夫爭利,五位大夫奉王子頹以伐周惠王,不勝。又引衛師、燕師為援,逐周惠王而立王子頹。近兩年後,鄭伯和虢公舉兵殺王子頹和五位大夫,納周惠王於王城。齊國漸有霸主的氣象,但遇到了重災。陳國為內亂所苦。

中原其他各國也隻能自保。楚國方興未艾,但幼主當國,其命運未卜。

(第一節令尹子文與成王

既然年齡使國君不能像國人所希望的那樣做一個優秀的統帥,那麼,真正執掌政柄的就隻能是元老即舊臣和宿將了。這些舊臣和宿將不像文王初即位時那麼心誌齊一,文王留下的兩位公子就成為他們派係鬥爭的工具了。熊艱在位三年,無所作為。《史記·楚世家》說到熊艱要殺死他唯一潛在的競爭對手———即他唯一的胞弟,這或許是近臣給他出的主意。可是,熊艱本人未能贏得元老一致的擁戴,一些元老竟帶著他的胞弟跑到隨國去,由此發生了一場爭奪君位的政治危機。結局是這些元老借助於隨師襲殺了熊艱,可想而知,也襲殺了忠於熊艱的元老和近臣。本來並不複雜然而至為重大的一個政治問題,就這麼幹脆利落地用暴力解決了。

熊艱,《史記·楚世家》稱之為莊敖,《左傳》稱之為堵敖。按,楚辭《天問》也稱之為堵敖,應以堵敖為是。稱“敖”,是因為嚴格說來他還不成其為國君。冠以“堵”字,則是因為他葬在名為堵的地方。熊惲取熊艱而代之,是為成王,其元年為公元前671年。成王初立時,也還年幼,政事由其叔令尹子元和另外一些貴官執掌。當時中原無大變,陳國內亂未息,晉國內亂突發,齊、魯、宋合兵伐淮水下遊的徐。成王剛即位,他的臣僚就在內政和外交上采取了若幹積極的措施,一麵撫綏民眾,一麵派使者到中原去聘問並到周都去納貢,如《史記·楚世家》所雲:“布德施惠,結舊好於諸侯,使人獻天子。”周惠王以祭肉賜給楚成王,希望楚國“鎮爾南方夷越之亂,無侵中國”。這時,楚國已是方圓逾千裏的大國,中原對它已不能不給予相當的重視了。

文夫人順從命運的安排,不得不把自己放在旁觀者的位置上,聽憑那些元老殺死她的長子,扶立她的次子。她已是太後了,但剛到中年,依然天生麗質。令尹子元對這位嫂夫人想入非非,居然在她的宮室近旁營造了自己的新邸,以求親近。一天,子元在新邸中欣賞萬舞。萬舞集武舞和文舞的大成,而主要是武舞。相傳周武王伐殷紂王時,從征的巴蜀將士在戰場上載歌載舞,英勇豪邁,殷師前列的徒兵倒戈反走,周師乘機進擊,一舉擊潰殷師。構成萬舞主體的武舞,據說就是按照巴蜀將士的歌舞改編的。萬舞節奏強烈,樂聲嘹亮。子元在新邸中演出萬舞倒不是供自己欣賞,而是要讓隔牆的文夫人聽到。文夫人果然聽到了,但出乎子元意料的是她哭著對近侍說,先君在世時演出萬舞,意在整軍經武;現在令尹不去向敵國開戰,卻在我這個未亡人旁邊作樂,這不是太使人納悶了嗎!

文夫人的話傳到子元那裏,子元不禁大慚。

公元前666年———成王六年,秋,令尹子元興師伐鄭。此舉純屬無端啟釁,子元的唯一意圖是要向文夫人顯示自己不失為一位元戎。楚師多達六百乘,這在當時算得上是一支罕見的大軍了。事出突然,鄭人無備,楚師輕易地衝進了鄭都的外城。可是,子元見內城的懸門居然沒有放下,似乎鄭人故意要引誘楚師闖進去,不禁滿腹狐疑。子元同隨行的將領商議了幾句,怕鄭人聽明白,不敢說夏言,隻是說楚言。不忘楚言,兼通夏言,這是當時楚國貴族的一個優越條件。子元以為內城有伏兵,命令全軍退到城外安營。到了城外,子元又怕齊、晉、宋派兵援鄭,便連夜不聲不響地退了兵,把帳篷丟在原地。次日黎明,鄭國的諜報人員發現楚營的帳篷上立著烏鴉不飛走,斷定其中無人,立即上報。鄭國的君臣獲悉楚師退盡,才安下心來。其實,當子元和隨行的將領在外城商議時,鄭國的君臣在內城正慌作一團,準備逃出都城去。子元是怎樣的一位元戎,由此即可判定。

做了這麼一次武裝遊行之後,子元居然搬進王宮裏去住了。大夫鬥射師諫阻,子元不從,還把鬥射師關押起來。鬥氏先已對子元有反感,這時忍無可忍了。公元前664年———成王八年,秋,申公鬥班殺死了子元。鬥班父鬥穀於菟是一位頗有令名的元老,被成王任命為令尹,史稱“令尹子文”。

申公即申縣的縣公。楚縣的長官,初稱尹,後稱公。有一段時間又可以稱尹,又可以稱公。

春秋時楚國的令尹有兩位最有名,一位是後來莊王時的孫叔敖,另外一位就是成王時的鬥穀於菟。

“鬥”為氏,“穀於菟”為名。“穀”,義為“乳”;“於菟”,義為“虎”。“穀”與“於菟”連稱,用現代漢語來講就是“老虎喂了奶的”。何以有這個怪名,要從其父鬥伯比說起。

前文曾說到,若敖有一位夫人是鄖國公族女子,生了鬥伯比。

這位夫人不是若敖的正妻,因而鬥伯比隻是若敖的庶子。若敖死,嫡子霄敖立。當時的楚國沒有嚴格的禮法,國君去世後並非正妻的夫人不必留居夫國。尚在幼年的鬥伯比,隨其母住在鄖國。鬥伯比長大後,同鄖君的一個女兒———即他的一個姑表妹或者姑表姐相愛,在雲夢野合,以致生下一個男孩。對“雲夢”,要稍加說明。“雲”即“鄖”,或作“”,簡作“雲”。“夢”乃楚言,舊解為“草澤”,實則不止草澤,也有平原、丘陵、叢林、湖泊,總之是原野,當年植被茂密,風光佳麗,鳥獸孳繁。夢在冬天是極好的狩獵場所,一到春天便成為極好的遊樂場所。每逢暮春時節,男男女女到夢中去遊玩。按照習慣,這時也可以尋偶追歡。誠如《墨子·明鬼》所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