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如果您還要反駁說,“不,這都是教育不力的結果!我們的教育,沒有辦法很好地回答‘錢學森之問’,那是我們的應試教育的錯,我們正在下功夫改正呢!你沒看到嗎,我們的教育改革大幕已經拉開了!”
好的,沒錯。但是,您能否認筆者上邊的觀點,即,我們的當代文化,說到底,無非是一個嫁接生成的東西,您能否定嗎?根子是我們自己的東西,外露出來的,卻無非是西方的東西,您能否定嗎?既然“砧木”不牢,甚至幾近枯萎,您能靠這個成功嫁接什麼東西呢?
所以,毫無疑問,要實現中國夢,必須實施“砧木”加固工程。舍此,我們別無選擇。
這已經不是一個需要費時費力討論的問題了,早已變成了一個極其緊迫、需要馬上行動的問題了!
因為,形式上的、表麵化的應試教育改革,最終必將證明,沒有辦法改變這個悲哀的、道德生活中的現實狀況!更沒有辦法真正培養出我們最最需要的創新能力,創造能力,發展能力!
為什麼?為什麼這麼說?因為隻有大德,才會有大智;因為不會做人,如何做事?因為尚且不知道對自己誠實,您怎麼能指望他成就英才,成就社會棟梁,去胸懷天下,獨立擔當?
好的。那麼說,如何加固?通過什麼途徑加固?
對此,筆者的觀點,和如今多數真誠善良的有識之士沒什麼不同。無非是希望我們的社會,能夠以正麵的、積極的態度對待儒學;希望在孩子們的課本裏、課程中,把儒家的生命觀,把儒家關於做人的道理給孩子們講講清楚;或者說以儒家的思想做底子,貫通馬克思主義的倫理觀,讓孩子們真正接受一下有關生命的教育,從而做起善事來,有個心靈上的、人性上的理由。
因為,盡管在我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中,就包含了要弘揚優秀民族遺產的宏旨要義,可是,作為民族文化精神的核心和靈魂,儒學並沒有被放在正麵表述,沒有被作為加固我們民族精神的第一基因;而社會大眾信仰的普遍迷失,也反證了實施這項加固工程的緊迫性、必要性!
所以,要很好地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四個講清楚”的要求,我們首先需要的就是有效地行動!需要整個社會都能把儒學作為立身之本,學起來,講起來,弘揚起來。這樣,我們的社會大眾,就能很快把握好真正做人的道理,就會像給正在枯萎的樹木澆過水一樣,一夜之間,精神煥發起來。
為什麼說儒學有此魔力?
因為,就像我們總是喜歡吃媽媽做的飯菜,喜歡吃家鄉的食物那樣,儒學才是我們中華文化的真正乳汁!一直以來,我們在簡單地享用著這種乳汁,卻偏偏不自知,或者幹脆說,鴕鳥埋頭,不想承認這是事實。
這也是一個幾乎不需要任何論證的現實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