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實現“中國夢”, 必須實施精神再造
基於以上原因,作者認為,曆史選擇孔子,其實是選擇的是我們中華文化之根。我們今天要實現“中國夢”,就要加固、而不是拋棄這個“根”!
清末以來,中華文化的斷裂,給我們帶來了物質化的成功。但是,我們如果要走得更遠,那就非得把我們的中國人的靈魂找到不可,而不是讓這個靈魂繼續在空中飄蕩。
因此,曆史給我們這個時代提出的最大課題是,正確地、而不是繼續虛妄地麵對我們的曆史和文化。隻有回答好這個問題,我們才能夠真正強大起來,真正變得不可戰勝。
也就是說,我們的現行文化,其實一個被嫁接起來的東西。“砧木”無非是我們的傳統文化,可是外在的表現,卻大多變成了西方的東西。但是,如果“砧木”枯萎腐朽,那麼,什麼東西都是嫁接不了的。這個,必須引起我們高度重視。
因此,我們必須學會認識真正的孔子,而不是繼續給他身上潑汙水。“五四”如果有什麼消極意義,那麼,它最大的流弊就是,沒有把尋找真正的孔子,當作一個曆史課題來對待。這其中的原因,是救亡圖存的迫不得已。可是我們今天,卻不能因此也繼續拋開這個課題,一味地對孔子、以及儒家學說繼續抨擊和詆毀。
因此,作者認為,要實現“中國夢”, 必須加固中華文化之根, 必須實施中國社會的精神再造; 加固文化之根, 實施中國社會的精神再造 ,除了孔子, 除了儒學,我們別無選擇。
真善美是統一的
作者認為,對於真善美,應該用 “上帝的宮殿”作比喻。真者,真理也,它不是別的,它應該就是上帝宮殿的基座。渾厚無比,氣度非凡,根係直接連接到了地核的深處,嗯?固若金湯是不是?好,那麼善該做什麼呢?善者,天地正氣也,它應該就是宮殿的主體。它的家庭成員盡管很多,很複雜,地球上不同地區的人們,往往有不同的標準,道德的、律法的,恒久的、暫時的,有的來源於曆史的積澱,有的來源於新時代的召喚,大多都還互有聯係,互有補充,互有參照,互相重疊;可是,這正好可以做宮殿的主體框架,做宮殿的回廊;盡管氣脈相通,卻各有所指;從不同的角度望出去,自然也會看到不同的風景。嗯?是不是?這是說善。那麼,這個善的主體的內應力是什麼呢?它不是別的,正是我們說的公平和正義。用它來支撐上帝宮殿的全部重力,這座宮殿它才會穩固如山,並可以直指蒼穹,直指光明,是不是?你繼續聽。那麼,美,它起什麼作用?美的作用也是很大的。盡管它不會影響到宮殿的牢固與否,可是,對於宮殿,卻有著非凡的意義。作為宮殿的造型和裝飾,它一直發揮著美化與召喚的作用,嗯?你看,這個比喻合理嗎?也就是說,真善美三者中,“真”是基石,“善”是從“真”中成長起來的主體框架,而“美”卻是對於真與善的外部裝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