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鐸談話第九(7)(2 / 2)

鐸:我沒理由反對。我們的改革開放的曆史,好像也證明了你這個道理。嗬嗬,這裏邊,還是那句話,和父母教育孩子,有某種相通的地方。

木:對了。因此,我想進一步表示我的遺憾。毫無疑問,在大一統的政體下,人們最容易變成溫室裏的植物,往往缺乏成長的機會;而西方的自由精神,民主的傳統,卻可以使人們像雨後的春筍一樣,自發生長,這也是令人感到遺憾,最需要我們盡快研究、克服的事情。在我看來,答案並不是不可捉摸。把這個溫棚的蓋子打開,讓每一個作為自由的人來培養。你說,要做到這個,很難嗎?

鐸:也就是你說的,不要有母雞意識。

木:還需要其它多餘的東西嗎?放不開,就等於自己一個人擔著擔子,還要抱怨別人隻知道站著提意,嗯?中國的父母,不是常常會做這樣的事情嗎?既可憐,又可悲。

鐸:嗬嗬嗬。

木:同時,我還認為,隻要做好嚴謹,隻要做好誠實,中國人一定可以有更多的創造,這一點,毋庸置疑!

鐸:因此,對於《大學》,我們是不是也該說,今天應該繼續倡導?

木:既然其中有人生的最大秘密,心靈成長的最大秘密,為什麼不可以?

鐸:怎麼理解?

木:還需要解釋嗎?

鐸:最好再發揮幾句。

木:僅僅開篇第一段,此生就足夠受用了。

鐸: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是嗎?

木:對。如果理解了,就會給其中的某些詞義賦予新的含義。賦予了新的含義,就知道該如何做人了。知道了如何做人,還怕做不成、做不好事情嗎?你說是不是?

鐸:當然,道理可以這麼講,而且,我要說,盡管如今競爭很激烈,可是為大學生們考慮,隻要走出校門的那一刻,能夠帶著一顆誠懇之心,能夠感覺到自己的心靈很強大,能夠感覺到自己的生活目標已經牢牢紮根在胸,那麼,任何俗世的狂風暴雨,都不應該成為懼怕的對象,都不應該成為堅持自我的障礙。這樣的人格,才算是獨立的人格,這樣的青年,才算是有為的青年,才算是可以經受住任何挫折的青年。

木:對。

鐸:這樣的一群青年,走進我們這個火熱的社會生活,那會怎麼樣?是不是可以成為淨化社會空氣的中堅力量?

木:對,沒錯。所謂以不變應萬變,這樣的人,終究會獲得認可的,終究是能夠得到真正的情愛和鼓勵的。因為,一個人的最大課題,無非是活出自己,活出精彩。這裏邊有勇氣,有氣度,有雄心壯誌,有最可尊敬的人格力量。

鐸:同樣,一個民族,知道了自己的目標,知道了自己的文化優勢,是不是也可以真正強大起來,心靈強大起來?

木:那還有說嗎?隻有心靈的強大,才有超強的智慧和意誌。

鐸:可是,在你看來,應該給《大學》開篇的一段話,賦予什麼樣的新內涵?

木:這應該是你最明白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