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鐸談話第九(4)(3 / 3)

木:按照你的意思,什麼是美的,比什麼是美,更複雜,更不可把握?

鐸:這就對了,你能這樣理解,就再好不過了。這方麵的例子,還需要多舉嗎?同樣是文學經典,有些人喜歡的東西,你偏偏不喜歡,嗯?這不是常有的事情嗎?同樣是花,有些人喜歡玫瑰,有些人喜歡牡丹;歐洲的人,他們喜歡紫羅蘭,喜歡什麼薰衣草,我們卻都喜歡迎雪獨放的菊花,喜歡蘭花,“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是不是?盡管都是具備美的素質,可是對於什麼是美的,卻常常要受到文化環境,時代精神,風俗習慣的製約。也就是說,盡管對於什麼是美的,人類從古到今一直沒有一個完美的評判標準,可是,卻不等於它根本無跡可循,無章可依。你比如丹納的意見,他的《藝術哲學》,以尋找美的真相為目標,提出了“種族、環境、時代”三因素說。我看,這就道出了人類不同階段審美取向的基本規律。

鐸:那麼,在你看來,一切工業,一切科技,火箭升空,衛星在天,人類的太空探索,都是美的了?

木:當然。這個不是美的,又會是什麼?你準備說它們都是醜陋的嗎?

鐸:你聽我說,我也承認,它們都很符合我們的時代精神,因此是美的。尤其是當我意識到,借助它們,我們可以實現對宇宙的探索,可以開拓人類新的家園,而它們的製造與運營,還意味著一個產業鏈條的生存依靠,因此我更是感到它們美麗無比。它們把我們的科技產業,我們的工業、商業、服務業、甚至文化產業等等,都牽一動萬地活躍起來了,因此給多少人群提供了生存的機會,生存的意義,又有多少人依靠它們,找到了新的生活方式,獲得了新的視野,新的思想,新的創造,新的發展前景,所以,沒法否定,這些都是美的。但是,當我想到,這一切的美好,都建立在對於自然力量的挖掘和利用,對於自然的無止境地掠奪時,我又覺得,這個,包括由於它們帶動起來的其他產業的存在,已經給我們的地球,帶來了無可挽回的災難,我自然又覺得它們是惡的,是不值得我們讚美的。我的這個意見對不對?是不是也很符合你以前的觀點?

木:當然,這個誰也否認不了。隻有當我們確信,其它物種的生存感知是快樂的時候,我們的善念才能得到真正的鞏固和強化,這個沒錯。可是,好兄弟,我們正在討論審美問題,你怎麼拐進這個地方來了,你這樣搞,會把問題複雜化的,不是嗎?

鐸:我並不這樣認為。相反,我倒是認識到,你對美的理解,是有待進一步討論的。

木:你什麼意思?難道說,你有新的觀點需要推薦?

鐸:不,我沒什麼新的觀點,我隻是覺得你的觀點,需要做些必要的補充。

木:好,這也不錯。你說說看,你有什麼見教?

鐸:請不要急,我要把我的意見說完。你發現沒發現,我們剛才的討論,存在著一種矛盾。我們說這些現代交通工具,都是美的,後來又說,這個美的東西,究竟是不是真的很美,還值得商榷。我們一邊承認它們都符合我們的時代精神,一邊又說它們背離著人類的真正福祉,背離著可持續的這個時代的主題。對於這個矛盾,你怎麼說?這不正好印證了,我們對時代精神的概念的理解是對的,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