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鐸談話第九(4)(1 / 3)

木鐸談話第九(4)

鐸:現在,我還需要你回答我剛才的問題。我通過坐火車,產生的這種前後不同的感悟,是不是可以說明,美,其實是一種相對的東西?沒有絕對的美?

木:不,這個,我堅決不同意。這個,上回已經說得很清楚了!嘿嘿!你又想給我一個陷阱,可是,這回我很清醒。我還是要大聲地指出,盡管對於“什麼是美的”,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感知;可是,我們的心靈,卻永遠是“美”的唯一尺度。也就是說,美來自於心靈,心靈是美的唯一映照,這是一個真理。我們的心靈認為是好的,它就必然也是善的;美和善,都是可以超越時空的、恒久的東西。我們既然說,善是天地正氣,那麼,美就應該是善在靜寂中展現的那種優雅、莊嚴與神聖;就應該是蒼穹的璀璨星光,就應該是天體運行時發出的和諧音響。你這麼一想,怎麼會同意美是相對的東西呢?我們不能把“美”和“美的”,不加區別,拿來混淆視聽。也就是說,你如果問我,什麼是美的?我會和你一個回答道,“嘿!這可不好說,同樣是太陽,可是對於水中的生物來說,它們看到的太陽,怎麼會和我們眼中的太陽一樣明媚呢?”這就是我的回答。

鐸:那麼,我想知道,如果靜止地看這三種鐵路列車,它們的美,或者按照你的意見,它們的善,又表現在哪裏?你能明示給我嗎?

木:他們的適用性,合目的性,就是善本身,還需要我說嗎?你不想承認嗎?至於說動力機車和一般的老式機車相比,好像更美一些,那也無非是因為它們更適用,更預示著一種對時代精神的緊密契合,不是嗎?難道你有什麼高見?

鐸:但是,你並沒有正確地理解我的問題。我問的是,這三種列車的外在美,分別體現在哪裏?

木:我還是不得不遺憾地指出,你這個問題,根本不成其為問題。

鐸:是嗎?你是說,三種列車,沒有其各自的外在美?

木:三種列車,自然就有三種不同的美感。美感是也是需要文化積澱的,需要時間、曆史積澱的。這個,難道需要論證嗎?

鐸:那麼,它們的善呢,既然美是善的感性顯現?

木:這個你也難不倒我。它們的善,就是它們的動力、核心動力,知道嗎?一個要燒煤,因此動力也小;一個要用電,可是馬力也小了些,所以目前看,高鐵是這支隊伍中的至高的美,至高的善。就像目前正在大規模進家庭的汽車、轎車,嗯?品牌多得數不清,可是,要衡量它們誰最美,誰最善,你準備拿什麼做標準?難道不是它們的機器,它們的心髒嗎?一部轎車,外觀設計得再漂亮,可是跑起路來,哼哼唧唧,又特別費油,你說,它能說是美的嗎,善的嗎?你喜歡這樣的車子嗎?

鐸:這個我承認。但是我也知道,三者中,高鐵之所以更具美感,就是因為它的設計,更具備時代的朝氣、銳氣,更人性一些,更富有科技含量一些,更符合美學家的意見一些,也就是說更具備數字的美,對稱的美,和諧的美,有些尺寸更能經受黃金分割率的檢驗,對不對?

木:沒錯,這個我沒必要反對你。可是你到底想說什麼?

鐸:那麼,對,不如這麼說吧,你說,一對孿生的姊妹,都處於青春妙齡,她們的心靈一樣高尚,她們的舉止一樣優雅,可是,按照我們常人的思維,總想通過比較,在她們中間找出一個更美的。這種時候,我們該憑借什麼來判斷?這種時候,你的這個關於美的標尺,又該如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