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鐸談話第八(3)(1 / 3)

木鐸談話第八(3)

鐸:對了,嗬嗬,我得之矣。

木:其實,你說的這個問題,一句話就足夠回答了。你知道嗎?人和動物的區別,與其說在於有意識,還不如說在於心靈。因此,我們沒有任何理由說,那些迷失了自己的心靈,在窮盡肉欲之時,心靈也是懵懂無知,不施作為的,不是嗎?那些不幸的靈魂,每次作惡,他都會戰戰兢兢,備受良知的煎熬,這是不是事實?那些成天在床第之間揮汗如雨的東西,你說,他們就沒有接到心靈的信號,說這是毫無美感可言的,這是一種純粹的機械運動!嗯?是不是有這種說法?而這種說法,是誰告訴他的?難道不是我們人類才有的心靈感知嗎?你說我們的心靈,真的可以被漂染成地獄一般的顏色嗎,是不是?對於這個有趣的問題,我們是不是該繼續問問自己,這是為什麼?難道這還不足以證明,人類心靈的偉大嗎?問題是,我們的好多同類,他偏偏不知珍惜這種美好,寧可放棄與天地互通的美好體驗,用什麼自己的天賦不足、條件有限說服自己,從而滿足於過一種庸俗的、隨波逐流的糊塗日子,這能怪誰呢?

鐸:對,謝謝你的開導,這回你把什麼都說明白了。

木:當然,你這樣提問,也是很有益的。至少可以證明,純粹的肉體的欲望,是不存在的。問題是,我們都知道排著長隊,到醫院購買服務、購買藥品,醫治我們肌體的病患,卻不太注意心靈的病患。在我們尋找幸福的一生中,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最大的迷失。

鐸:沒錯。可是,到底哪一種定義,對美的定義,在你看來是合理的?也許美沒法定義?因此,我們沒必要沿著柏拉圖的哲學精神,硬要找到那種超驗的存在,邏輯的存在?

木:不,怎麼會呢?世間任何研究對象,最終都可以找到一種統一的、可以從整體中抽離出來的東西,或者直接就叫做理念的東西;也就是說,個體中總是包含著整體的特征,整體中自然也包含中個體的特性,這應該是一條真理。要不,柏拉圖怎麼會意識到有理念之存在呢?至於說,什麼是美,我們好像都有點裝糊塗,讓明明白白的事實,從嘴邊滑掉了。

鐸:什麼意思?我可不想溜掉任何問題。

木:可惜要真溜掉了,你未必自知。

鐸:是嗎?你說說看。

木:剛才我們說,美是上帝宮殿的外觀,是不是?你也同意了。

鐸:對。

木:我們又說,這個外觀,是對宮殿主體的外部展現,是不是?

鐸:對。

木:而這個宮殿的主體,是什麼?我們說,它不是別的,正是善本身,是不是?

鐸:對。

木:那麼,這不是明白了嗎?我們是不是可以直接說,美,就是善的感性顯現?

鐸:噢——,對!——可是,你想用善來解釋一切,這合適嗎?這是一種嚴謹的態度嗎?

木:你給我一個理由,讓我拋棄我的這個觀點。

鐸:我隻是想提醒你,希望你對這個嫌疑有所回避。

木:我認為沒這個必要。難道不是嗎?難道我們不可以說,美也是善,善的東西必然也是美的東西;真也是善,真的東西必然也是美的東西。嗯?

鐸:盡管可以講通,可是,我的擔心,也不是沒有道理。

木:這個當然,我也不希望進入某種怪圈。

鐸:真的嗎?美是善的感性顯現?

木:是的,這就是我找到的東西。

鐸:老兄,我怎麼覺得耳熟,好像存在著某種重合?

木:你是說那個,黑格爾的,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嗎?

鐸:對,黑格爾關於美的定義。

木:內涵完全不同,內涵也完全相同。你知道嗎?黑格爾說的這個理念,也無非是柏拉圖說的理念,也無非就是指一種永恒的、絕對的、先驗性的東西,因此說到底,也無非是真善美本身。這麼一推理,我們說的“美是善的感性顯現”,不就可以涵蓋他的這個判斷了嗎?況且,在黑格爾的體係中,他把藝術作為了美學研究的主要對象。而曆史的發展已經要求我們,不能繼續這樣狹隘地看待美學問題了;事實上,在我看來,美學,早已經進入人類生活的方方麵麵了,早知道從更大的範圍尋找自己的價值了。

鐸:你也這樣看嗎?好得很,那麼,我剛才說的,有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