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山區的冬季很冷,那種冷是不同於北方的幹冷和南方的濕冷。在早上剛出太陽的時候是濕漉漉的冷,空氣中夾雜的水汽遇風成霜,掛在人的眉毛、睫毛上,臉皮手指被凍的通紅。晚上太陽下山後是幹巴巴的冷,空氣幹燥,冷風吹在臉上像刀子割一樣,身軀、小腿像掉進冰窟窿一樣冷到骨髓裏。
蓋大龍回家已是臘月初的時候了,蓋士村村民家家戶戶熏臘肉、灌香腸準備年貨。臘肉是用漢江白豬豬後腿肉醃製而成,用鹽巴、花椒、辣椒、香料把豬肉的血水醃製出來,然後掛在房簷下讓霜凍,最後在放在烘房裏煙熏。
蓋士村靠近縣城這些年已經沒有烘房,都是各家各戶在院子裏用鐵桶做成的烘箱裏熏。講究的人家是用柴草做引火物,依然後上麵蓋上曬幹的牛屎,在蓋上當地的鬆柏枝丫,再撒上平時鹵肉用過的香料渣子,這樣熏出來的臘肉最為正宗,口感最好,有鹵肉的香味。不講究的人家就是用鋸末,這樣熏出來的臘肉就是一股煙熏味,沒有什麼特色。
蓋大龍回家靜靜的享受和家人的團聚,他給媳婦說了開了年就不出去打工了就在南鄉縣做點事情陪伴家人。蓋大龍媳婦娘家姓李,叫李小雪,出生的時候正是小雪節氣,天上下的小雪,就以節氣為名。是南山頂上四平村的人,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搬遷到南山根下一個叫雙楊村的村子,在那裏買了地基蓋了房子,平時一家人都在縣城做蔬菜生意很少回到雙楊村。
李小雪也是大學畢業生,早年在省城的財經學院學統計的,自從嫁給蓋大龍後先後隨他到浙江打工,後來有了孩子就在家裏照顧小孩。蓋大龍家隻有母親張起蓮一個老人,蓋大龍是家中獨子,無兄弟姐妹,一家老小加起來也才四口人。
準備四口人的年貨是很容易的,這些年蓋士村不興養豬,村裏不讓村民在家散養,村民的豬圈日漸廢棄,吃肉都是靠買,一到年底豬肉就要漲價,所以趁臘月初蓋大龍就買了幾十斤豬肉醃製成臘肉,又買了十幾斤肉製成臘腸。平時農村集鎮逢1、4、7、2、5、8、3、6、9
逢場,蓋大龍都回去買些山貨,遇到好的幹貨比如幹土豆片、幹豆角、幹豇豆、幹黃花、幹苦瓜、幹竹筍、幹香菇、幹蘑菇,這些幹貨都是山區百姓平時自己家裏收拾的,吃不完了就拿街上賣,這些東西都是當地人喜歡吃的東西。
晚上一家人坐在火爐前一邊烤火一邊看電視聊天,女兒就在蓋大龍的身上爬來爬去,一會兒摟摟脖子,一會兒抱抱腿,一會要蓋大龍陪她玩,小家夥大半年沒見著爸爸了,現在爸爸就在眼前,她緊緊的纏住爸爸,生怕爸爸過了年有走了。
女兒問大龍“爸爸,為什麼過年你就走了”
蓋大龍對於這個問題還沒想好怎麼樣回答女兒,隻能說過了年不走了。
女兒繼續問道“為什麼要到外麵去?”
“要到外麵去工作呀!”蓋大龍回答
女兒又問“為什麼要到外麵去工作?”
“因為外麵的世界大呀,以後你長大了也要我外麵去見見世麵的。”
“可是爸爸,為什麼我覺得蓋士村都好大呀,”女兒又提問。
“因為你還小啊,等你長大了像爸爸這樣了,蓋士村就小了!”
“我長大了才不要離開蓋士村呢”女兒嘴巴一嘟,撲在蓋大龍懷裏。
每個孩子總有問不完的為什麼,在孩子的世界裏,家就是最大的,其他的地方都沒有家大。
正在看電視的大龍母親忽然想起一件事來,明天是前任村支書鄭則平家修房上梁的日子,問問蓋大龍要不要去送個禮。按蓋家的家族關係來講,鄭則平的媳婦是蓋家姑娘,按輩分蓋大龍叫人家姑婆,叫鄭則平姑爺。
按家族裏的講“禮”法,像這樣的事情如果主人家來說了請了那是非去不可的,如果沒說的話這種事是可去可不去,如果蓋大龍的父親在世的話那是必須要去的。
“媽,我覺得還是去一下合適,雖說我姑爺是村支書,現在沒幹了,如果不去人家會認為我們是勢利眼,以前我爺和我爸在世都有走動的,不管別的,家門要立起來的。”蓋大龍決定去。
“其實去也行不去也行,你在外這麼多年跟家族裏的人都沒怎麼走動,平時村上有人過事都是以我的名義去送禮的,你去送個禮也好,跟蓋家這些人都打個照麵,對你以後在家發展也有好處。去了不要跟他們喝酒,村上有幾個喝酒厲害的,你不要跟他們坐一桌子,要是其中有一個喝酒出了事,全桌子的人都要負責的”大龍媽一直提醒兒子不要在酒席上喝酒。
第二天蓋大龍就去酒席上送禮,主家修了五間五層的鋼混房,正房上的那根梁有半米粗,從上麵豎著掛著一條寫的“上梁大吉”的紅色綢布,正堂掛著一幅兩米高一米二寬的中堂上山虎畫,兩邊用紅底燙金字製成的對聯“上大梁步步高升,擇吉日滾滾財源”,兩邊四間堂屋都掛滿了親友送來的對聯和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