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前後幾天的時間,蓋大龍處理好家裏的事情又要返回廠裏上班,一家人的生活全靠著他一個人,縱然舍不得家人,為了生活還得繼續外出務工。
就像歌裏唱的那樣“為了生活,人們四處奔波,他們在尋找什麼,一天過了一天,一年過了一年…………”
這種和家人生離的痛苦隻有外出打工的人才會感同身受,這一群人他們每一年都要忍受一次這樣的煎熬。年底從務工地回家時歸心似箭,恨不得插上翅膀馬上飛到家裏,等到過完年,離鄉外出務工時的依依不舍,恨不得時間過的在慢一點。這種矛盾的心情,隻有經曆過的人才懂,所以每回一次家,大家都格外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日子,享受著這短暫的相聚。
雖然舍不得家人,依依不舍,蓋大龍還是拜別了母親,告別了妻女,坐火車踏上了回廠的路程,經過24小時的長途跋涉,終於在坐上火車的第二天晚上回到工廠。
回到工廠的第一天,大龍就要處理這幾天請假回去耽擱的事情。這種小企業都是一個蘿卜一個坑,老板舍不得多雇人,請假回去了,急的工作同事幫處理下,不急的時期都是等著當時人回來再繼續做。
生產部門的負責人就匆匆忙跑來要求招工,工廠馬上要出幾個櫃子的貨,產品還沒做好需要趕工期,廠裏的正式工做不過來,隻能找臨時工來做。
蓋大龍不在的這段時間,招工都是老板自己開車出去找人,結果收效不大。要麼是找不到人,要麼是找來的人來不好好幹活,有些是沒有生產同類產品的經驗,有些是完全在裏麵計時混時間,產量出不來,計時工資缺一分錢也少不了,廠裏正式員工意見都很大。
關鍵是眼看交期日漸臨近,產品卻還沒做完,生產負責人急的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看到蓋大龍回廠,就像見到救命稻草一樣,一把拽在手裏,叫蓋大龍趕緊給他找些臨工來趕貨。
蓋大龍在這裏工作多年,認識一批臨時工,他們做事手腳快,工作認真,常年累月的跟著蓋大龍開工。臨時工有他們的規矩,他們隻認叫他們做事的人,做完事拿錢也是找叫他們做事的人拿。即便是企業主,私人老板來了,他們也不會給麵子。
有一次在車間裏工廠老板叫一個臨時工去搬東西,臨時工不認識老板,就沒聽從指揮。老板當場發火說,我是老板,你得聽我的。臨時工反懟道,你是老板關我什麼事,我又不是你叫來做事的,直接管理我的不是你,我又不認識你,我做什麼工作由管理來安排的,你有事情找他們去說。老板被臨工懟的啞口無言,正在氣頭上的老板叫管理把這個臨工辭掉,管理問清緣由後,就勸說老板,臨工不認識您,這個人做事還不錯,你現在把他辭了,當時都沒人做事,貨都沒法出了。這是當地每個老板都會遇到的問題,工人不聽自己的,但是做事可以,能幹活,能出產量,又是計件的,所以隻能自己勸自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隻要能幹活,能做事,也就將就著用,受了氣的老板們有氣往肚子裏吞,所以說老板的肚子都是被委屈撐大的。這位老板以後不再去管臨工,有事就叫管理去。
像這樣老板的糗事,被打臨工的人編成段子,口口相傳,連是哪家廠,在哪條路上,哪個老板,開的什麼車,哪一天的事情都傳的有板有眼的。
這些人基本都是手工業者,做過很多行業和崗位,見多識廣。因為喜歡自由自在,所以就不進工廠做正式工,他們在一個廠裏做的好的話,隻要工廠有活,他們可以一直做下去。工資可以當天結,也可以做完結,財務上自由,如果第二天有事,提前給管理打聲招呼,就可以不用來,第三天可以繼續來做,管理上鬆散。
當地的工廠規模不大,從幾十人到幾百人不等。以生產小商品為主,客戶訂貨量相對較少,各行各業都有淡旺季,這也就導致了工廠老板不會按最大人力需求去招工。一般都是能忙的過來就好,忙不過來了就找臨時工來幹。
蓋大龍聯係了十來個熟悉的臨時工來廠裏做工,人到後交給生產安排到崗位上,下班後由蓋大龍統一結算工資,有的住的遠的臨時工,晚上8點下班後還要開車送回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