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幾乎是一瞬間就被鋼琴聲吸引住了——這不同於我之前所聽到的每一首樂曲。曲調輕快而明亮,帶著一些雀躍且積極向上的情緒。雖然並沒有什麼太多的技巧可言,但確實很好聽,並極其富有感染力。
最起碼,在我聆聽的這短短時間之內,之前低落憂傷的情緒就已經緩解了大半。
誰在彈琴?是莫燁川嗎?
我緊接著就否定了自己的這個想法,都說字如其人,其實彈琴更是如此。八年之前,莫燁川就彈奏不出這麼毫無憂思和心防的樂曲。如今的他,更不可能。
我循著琴聲出了門,從三樓沿著樓梯到了二樓,仔細辨認之後穿過長長的走廊走到盡頭。那裏有一間房間,沒有關門。隨著我腳步漸進,琴聲也愈發清晰起來。
看來,就是這裏了。
我無意打破彈琴之人的心境,所以放緩了腳步收斂了呼吸,小心翼翼地控製著自己的每一個動作。
不知道這樣做是不是會有所冒犯,但在這一刻,我心裏是有一種想要見一見彈琴之人的衝動的。
琴聲依舊還在持續,我探頭探腦地湊在門框邊,悄悄地往裏麵看去。隻見亮堂寬敞的房間裏,深色的鋼琴前有一個小小的身影。他穿著淺灰色的毛線衫,專心致誌地彈著琴,偶爾會停下來思忖一番,然後在稍作調整之後就接著繼續,沒有半點分神。
我放下心來,踏踏實實地靠在門框上,碰觸著這個孩子誘人的音樂世界。
與此同時我也知道了,怪不得這是一首我從來沒有聽過的曲子,原來是他自己琢磨著作出來的。他看起來也就七八歲的年紀,能有這種創作力已然是非常天才了。
不知道過了多久,小男孩躍動的手指突然停了下來。從側麵看去,他那一張小臉皺皺巴巴的,整個一副犯愁犯得不得了的模樣。
他來來回回地,將之前談走過的那一小節反複彈奏,卻在即將進入新境地的時候戛然而止。
我了然,原來他是被卡住了。
創作和練習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練習新樂曲的時候,可能會因為對曲子的不熟練導致過程中的斷斷續續。但如果是創作的話,隻要一停下,就有可能麵對靈感完全斷掉的窘境。
前者在不斷的重複當中會逐漸好轉,直到可以流暢完美地演奏出來。可如果是後者的情況,那恐怕就像我看到的這個孩子一樣,絞盡腦汁也不知道應該如何繼續了。
麵對這種情形,要麼,就要靠他下一次不知道何時才會出現的靈感迸發,要麼,就要借助一些外人的力量,給以外部的刺激和引導。
我想了想,最終還是抬腳走到了房間當中,站在孩子的身後,伸手在黑白的鋼琴鍵上敲擊下幾個音符。
很簡單,但孩子的表情卻直接從迷茫變成了豁然開朗。他的眼睛瞬間清亮起來,靈巧的手指繼續跳動在琴鍵上。
就這樣,他彈奏著輕快悅耳的主旋律,在偶有卡頓的時候我會像之前一樣,簡單地敲擊下幾個音符給他提示。
不得不說,這個孩子的悟性實在是好到離譜,隻要稍加提點,他就能立馬明白我的意圖,實在是不得不讓人暗中稱讚。
對於幹涉別人的創作,這其實並不是一件太好的事情。雖然我隻是簡簡單單地加進去一點自己的想法,可是不可避免的,他的思維和最後作品的成型當中都會存在我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