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李成弘救駕(1 / 2)

眼見刺殺皇帝的良好時機已去,想要再取皇帝性命,已是不可能的事情,如若再繼續與之硬拚下去,無疑是以卵擊石,那些隨著自己一道前來的弟兄,隻怕今日都得命喪於此。那黑衣人雙眼發紅,腦門處青筋突得老高,恨恨地看著從暗處慢慢走出的李成弘,咬牙切齒地道了一聲:“竟又是你壞我的事!”

“撲騰”一聲,一個渾身是血的黑衣人在他身旁不遠處的地方躺倒,死了還張著雙眼直勾勾地看著他,瞳孔張大,一副死不瞑目的樣子,隨著他見了自已的弟兄已漸漸地有些招架不住,逐漸地被那些將士團團圍住,他憤力直起身子,提著手中的大刀衝了過去,一刀滅掉一個將士,怒喊一聲:“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所有人都給我“撤”!

因著有他在那圍成了團的將士中開了個口子,那些被團團圍著的黑衣人這才得已逃脫,而小道上又是隨處可逃的這麼一個地方,很快那些黑衣人便逐一向著各處逃開了去。

隨著那黑衣人的逃離,隻見一身絨裝,英姿颯爽的李成弘手挽著大弓,大步流星地走到皇帝跟前,屈膝跪地道:“微臣救駕來遲,還請陛下降罪!”

皇帝見了他,一直緊緊蹙著的眉頭終是鬆了開來,急忙上前一步去將他扶起,甚是欣慰地道:“李將軍快快請起,剛才若非將軍及時射出那一箭,此刻恐怕朕已經命喪在那凶徒的刀下,將軍救駕有功,朕理應給將軍記下一功才是,又何來恕罪一說!”

李成弘依言直起了身子,恭聲道:“謝陛下!”

皇帝看了眼著一身絨裝正仔細察看著周圍環境的那些個將士,對李成弘道:“將軍如今理應代朕在定、淮兩河處勘察水利才對,怎會出現在此,更是調了將士一道隨來,難道將軍事前已經料到了朕此行會遭人暗算,所以這才特意帶兵前來?”

李成弘恭聲應道:“回陛下的話,三日前,有人給微臣報信說是陛下此次前往鄭州災區,這途中恐會遭運劫難,微臣當時也是半信半疑,但為防萬一,還是決定了親自帶人前來,不過最終臣等還是來遲了一步,剛才還差點害得陛下聖體受損,還請陛下降罪。”

皇帝道:“這事本不關將軍的事,將軍不必為此自責,此次朕秘密趕往這河東鄭州來,除了身邊的幾個心腹知道之外,並未告訴過其他人,這次不幸遇襲,實屬意料之外,就連朕也不曾料到他們竟然能夠猜出朕會趁著此次出宮的機會私下帶了人前往鄭州災區探望,更是候在了此處,就等著我們經過,將軍雖是晚到了些,卻也是救了朕的性命。”

李成弘垂手立在一處,隻靜靜地聽著。

皇帝又道:“將軍適才說,是有人給你暗中報信方才知曉朕此行途中會遭人暗害,那將軍可知道是什麼人給你的信息?”

李成弘想了想,道:“報信的是何人,微臣不得而知,此人是通過教導幾個孩童唱頌童謠這樣的方式來轉訴給微臣,並未親自前來告知。”

皇帝薄唇輕輕抿住,抬頭看了眼天色,此時已是響午時分,日正當空,這氣溫已經是逐漸炎熱了起來,足足落了三天的大雨將這周圍的景象洗刷一新,清新舒適的空氣中混淆著些許泥土的氣息,金色的陽光透過那滿是碧綠色的樹稍,肆意傾灑下絲絲縷縷、星星點點的光圈。

沒有了黑衣人的幹擾,又一路地快馬加鞭,第二日的傍晚時分,皇帝一行人便已順利抵達了豐縣的落腳之地。

因著從京城通往鄭州的道路有數條之多,而宋之山派去鄭州給皇帝送信的人走的是大道,而皇帝從鄭州往返豐縣之時又擇了小道而行,皇帝才剛離開鄭州城府沒有多久,那送信的人方才抵達鄭州城府,見著皇帝已然是離去,那信差隻得又馬不停蹄的趕往豐縣去。

因為這當中的種種原因,皇帝在收到宋之山的來信之時,已然是三日之後。

天光寥落,富麗堂皇的宮殿裏,影影綽綽的燭光搖曳其中,將一屋的金碧輝煌照了個通亮透徹,卻又多了幾分柔和,似麝非麝,似檀非檀的香氣從那青銅色的薰爐裏嫋嫋飄出,一個衣著華貴,描繪著精致妝容的女子懶懶地歪坐在軟榻上,兩名宮人正小心翼翼地替她鬆著骨,她細細地品嚐著宮人遞來的時蔬瓜果,左右兩側更是各有一名宮人在輕輕地替她搖著蒲扇,十分愜意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