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遠看山有色”的謎底是“畫”,這是學過學二年級語文的朋友都知道的,而且也不很難。
至於這首詩本身,還有一個懸案。那就是詩的作者和年代總是胡亂標,有的教科書標的是“唐代王維”,有的“元代王冕”,有的“明代唐伯虎”“清代高鼎”,經過陳成親自問詢王維老師——矢口否認那是他的作品!
既然不是王維老師寫的,那我就沒有心裏負罪感了!
以後這首詩的作者就是陳成我了!
哈哈哈!
(其實真正的作者是南宋僧壤川禪師為注釋佛教經典《金剛經》所作的偈頌詩。)
就當陳成無比得意自己的水平無比出色,遠遠高於周圍人,外婆也為我驕傲的時候,身邊一個二十來歲的青年張口答道:“謎底是‘畫’。”
陳成有些泄氣,不過也沒關係,咱們玩的是文饒“分曹射覆”,你光猜出來謎語不行,還要寫成詩才行啊!
“這有何難?”對方輕輕笑笑,一副這正是他拿手好戲的模樣,卷起袖子道:“我前兩日剛剛觀賞過一幅好畫,正有所想,便在此刻寫來與你聽!”
那人原本見陳成一個八九歲頑童的樣子,也覺得十分真可愛,可是他那首飽含禪機的“畫”詩一出來,青年便知道此子並非池中之物,不可以拿普通孩來看待,也起了較量的心思。
我堂堂——
還不如你?
開口吟道:“
素練風霜起,蒼鷹畫作殊。
?身思狡兔,側目似愁胡。
絛鏇光堪擿,軒楹勢可呼。
何當擊凡鳥,毛血灑平蕪!”
陳成當時聽了,就覺得此人詩作不凡!
起用驚訝的口氣:是潔白的畫絹上,突然騰起了一片風霜肅殺之氣!
這種肅殺之氣,第二句隨即點明:原來是矯健不凡的畫鷹仿佛挾風帶霜而起!
先寫“素練風霜起”,然後再點明“畫鷹”,乃是“倒插法”!這種手法,一起筆就有力地刻畫出畫鷹的氣勢!
先聲奪人!
頷聯兩句是蒼鷹的眼睛和猢猻的眼睛相似,聳起身子的樣子,好像是在想攫取狡猾的兔子似的,從而刻畫出蒼鷹搏擊前的動作及其心理狀態——
真是傳神之筆,把畫鷹一下子寫活了,宛如真鷹!
畢竟係著金屬圓軸,隻是饒掌中之物——
可隻要一旦把絲繩解掉,即可展翅飛翔!
從頸聯這一句,便可知道此人身懷大誌向!
“思”與“似”、“擿”與“呼”兩對詞,把畫鷹刻畫得極為傳神。“思”寫其動態,“似”寫其靜態,“擿”寫其情態,“呼”寫其神態!
用字之精工,頗見匠心!
把畫上鷹描寫得同真鷹一樣!
最後兩句進到第三層,承上收結,直把畫鷹當成真鷹,寄托著作者的抱負!
“何當”表明他希望畫上的鷹能夠變成真鷹,奮飛碧霄去搏擊凡鳥!
“毛血”則出自班固《西都賦》:“風毛雨血,灑野蔽。”
“凡鳥”,應該是比喻成誤國的庸人,頗有映射當朝某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李姓宰相之意。由此看來,此詩借詠《畫鷹》以表現作者嫉惡如仇之心,奮發向上之誌!
這人是誰?
竟然有慈大氣魄!
總起來看,這首詩雖然是一首“揭開謎底”的詩,可是所展現的技術含量卻遠遠超過了普通“劃拳”“猜酒令”的範疇!
即便拿去考科舉也不寒磣啊!
陳成心江湖中真是能人輩出!
我這才剛出新手村呢,就遇到這麼個主!
錯愕半晌之後,陳成卻又微微笑,心,詩寫好又如何?
我還有大招!
“那閣下再猜猜,我現在這首詩寫得又是什麼東西?”
陳成微微一笑,又開口道:“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希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果然,這下對方一下子就有些犯難,未能像剛剛那樣脫口而出了!
陳成內心哈哈大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