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靈異!不翼而飛的碑文!(2 / 3)

哦,怪不得,原來是大書法家褚遂良啊!

當初唐三藏從西取經歸來,唐太宗李世民親自撰文,褚遂良楷書記之,後來刻碑在大雁塔底層南門門洞兩側的兩個磚龕之中,便是大名鼎鼎的《大唐三藏聖教序》,在後世可是無價之寶。

至於他手寫《金剛經》,陳成倒沒什麼映像。

而且桂林山高水遠的,就算褚遂良有這種作品傳世,不應該在長安洛陽麼,怎麼會跑到當地人手中?

想了想,褚遂良也有同樣的“越貶越南”的經曆,而且就是字麵意思上的“越南”……

當初在是否立武則為皇後的鬥爭中,褚遂良與長孫無忌強烈反對,褚遂良不但言辭激烈,還不斷叩頭到出血。高宗大為惱火,武則冊封為皇後也將其趕出朝廷,到潭州(長沙)任都督,過了兩年又被調到離京師更遠的桂州任都督——

隻是在桂州的經曆極為短暫,桂州都督褚書法家屁股還沒焐熱呢,同年晚些時候武後便聯合許敬宗、李義府,誣告來濟、韓瑗與遠在桂州的褚遂良意圖聯合謀反。

就這樣,褚遂良再一次被貶,這一次直接貶出了中國,被貶到愛州(越南清化),最終沒兩年禇遂良就在愛州遺憾離世。哪怕在他死後,武則還沒有放過他,削掉他的一切官爵,再把他的子孫後代也流放到越南去了……

到陳成這時候,這位國寶級的大書法家,還埋在越南那旮旯呢……(當然囉,此時的交趾仍然是大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意圖謀反”就是這個下場,所以陳成後來反思自己把自己“流放”到房陵的行為,簡直是太把自己當回事了!

真要有悔悟的決心,當初就該一路南下到越南去……(這條路也是走不通啊喂!陳某人先想想當初陳霸先是在那個地方平叛發跡的好不好?)

回到褚遂良親筆手書的《金剛經》,這事的脈絡倒是很清晰,褚遂良到桂州當都督後,桂州緣化寺的住持對大書法家褚遂良同誌十分仰慕,便特邀褚遂良書寫了《金剛經》,讓人刻碑立於緣化寺的舍利塔前。

而褚遂良的手稿其後流入民間,幾經輾轉,到了本地名士薑有望的手鄭

這薑有望欽慕王老師的才華,又知道他既喜佛法,又喜書法,“忍痛割愛”,要將此寶獻於王老師之手。

“我沒聽錯吧!”陳成驚訝:“這等寶貝,怎可輕易示人?”

這就相當於,我很欽佩馬雲爸爸的文人,家傳王羲之《清明上河圖》、張擇端《快雪時晴帖》(不要糾正我),願意免費送給他!

誰相信!

我要真這麼做了,肯定是想在阿裏混個高管當當……

“這位‘醬油王’先生,是想選官嗎?”陳成問,獻寶肯定有所求嘛!

“那倒未必。”王維想了想道:“這位薑處士,頗有文名,家資亦豐,想選官的話,對他應非難事。”

“何況,為師隻是副使,選拔之責,在主使而不在我。”王維道,巴結自己並沒有意義。

陳成問:“然後呢?王老師拒絕了?”

“收肯定是不能收的,但是可以借來覽閱一下嘛!”王維道:“褚文忠的筆法,尤其是晚年至臻化境的功力,傳世可不多見。”

陳成點點頭,這的確是,《大唐三藏聖教序》《孟法師碑》都是他在兩京的作品,晚年一直在往南邊跑,如果桂林也沒有他的遺筆的話,隻能到越南去搜尋了。

“可是不知何故,”王維皺眉道:“我得了這褚公《金剛經》後,便不斷收到當地名寺邀約,試圖一覽此經。”

“佛門想看此經是合情合理的。”陳成笑道:“感情在這之前,並沒有人知道‘醬油王’先生那裏有這件寶貝。”

王維老師倒不是吝惜,可畢竟寶經是別饒,他拿出去到處跟別人誇耀似乎很不合適,但是拒絕的話,又不符合他這個深愛佛法的人“廣結善緣”的理念。

最終,他答應了兩家名寺的邀約,邀請眾僧以及當地才子一同鑒覽。

“兩家名寺嗎?”陳成笑:“那肯定有一家是立了褚公《金剛經》碑的緣化寺了。”

是啊,這經本來就是為了緣化寺的碑刻而寫的,兩者合璧,正有當初兩岸合展《富春山居圖》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