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靈異!不翼而飛的碑文!(3 / 3)

“不錯!”王維很喜歡陳成腦袋很靈光:“開元二十六年,聖人下詔,下諸州各建一寺,以年號‘開元’為名,這緣化寺也就改稱開元寺了。”

一聽李隆基愛改人家名字的癖好又來了,陳成又很是牙疼,別的還好,你自己的兒子你想怎麼改名就怎麼改,但這種“整齊劃一”的美學,恕我實在欣賞不來。

一夜之間,全下到處都是“開元寺”,以至於後世保留下來讓人難以分辨。

就好像民國有一段時間,這個“中山大學”,那個“中山大學”,傻傻分不清,最後就留一座紀念孫逸仙先生,不是挺好的嗎。

王維見他齜牙咧嘴的樣子,不知道他又在“吐槽聖上”,繼續道:“我去開元寺,在寺僧等饒陪同下,先去看了舍利塔。”

“褚公碑尚在?”

“在是在。”王維眉頭又皺了起來:“就是,一個字都沒有!”

“無字碑?”陳成也感到奇怪,武則搞無字碑,怎麼這裏也搞。

“塔前立著的那塊素麵額雕碑,圖案是茉莉寶珠,碑座是寶相花圖案,也是太宗高宗年間遺風,當是那時所刻無疑。”

可就是,一個字都沒櫻

王維老師講的什麼“茉莉寶珠”,什麼“寶相花”,陳成都不很精通,但是王老師是這方麵行家,他既然這麼推斷了,那肯定沒有錯了。

褚遂良書刻的《金剛經》碑,怎麼會變成了無字的“素麵額雕”呢?

“當地僧人也,此碑也不是一開始就無字——隻是不知在某一夜之後,忽然就成了空白碑麵了!”

陳成聽了,也覺得匪夷所思,好端賭碑文,難道還能自己飛走了不成?

《神雕俠侶》上講述了女俠林朝英如何用“化石丹”在石頭上刻字的故事,可沒有人怎麼讓石頭上的字消失不見。

這在唯物主義的陳成看來,分明是不科學的事。

莫非是什麼人把碑上的經文鏟去了呢?

有這種可能,武則恨死了褚遂良,她建立了周朝後,當地寺僧怕留有這種“逆賊”的字會惹事,自行鏟毀也不一定。

現在後悔了也沒用,隻能矢口抵賴了。

無論真相是什麼,這意味著,沒有了碑刻之後,這份手稿的價值又升高了一層!

畢竟沒有石碑還能再刻,沒有了原稿,你拿什麼作為模板去雕刻呢?

還是拿《大唐三藏聖教序》舉例,除了褚遂良的版本,另一個版本的價值恐怕也不遑多讓——僧人懷仁從王羲之書法中集字,刻製成碑文,在後世同樣是無價之寶。

當地僧人有意要拿王老師手中的底稿為藍本,在原碑上重新刻錄文字,期望它不要再一次不翼而飛。

這種事王老師倒是樂見其成,但坦言手稿非他所有,這事還要詢問了擁有者薑有望先生之後才能做決斷。

去桂林開元寺參觀了無字碑之後,王維老師又帶著手稿,去了另一間大寺——西慶林寺。

陳成心想:王老師啊王老師,我該怎麼才好呢?你這出去旅遊,光是逛和尚廟了……

可是讓王維老師沒想到的是,去這間寺,發生的遭遇比開元寺來得更加靈異!

直到他離開了桂林數月後,仍然百思不得其解。

或者,這座首屈一指的大寺,本身的來曆就很靈異!

很久以前,桂州西山原本荊棘叢生,並無寺宇。

有一陣子城裏漲了大水,西山下漂來了一根上好的巨木。正當有人操斧砍伐它時,忽見一位竺來的和尚立在巨木旁:“此木有靈,爾宜勿伐!”畢這位印度三哥就隱去了。後來,有心人就將這根巨木雕刻成一尊盧合那大佛身,供奉在西慶林寺內。

武則稱帝之日,夢見一臣佛向她乞求袈裟,詔群臣解夢,大臣們不能對答,但有人建議造一袈裟並懸掛在都城門上,看是否有佛來取。次日就有大臣上奏,城門上的袈裟已失。於是武則詔下尋找。後來發現此袈裟在哪裏呢?

披在西慶林寺這個盧舍那佛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