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8章 東林降清(2 / 3)

若是真要花錢買官,侍郎這差事,錢謙益自然是看不上的。

要買便要買個閣老!

私下一打聽,一個閣老職務標價五十萬兩之巨!

皇帝缺錢缺到這個地步了?

不是剛抄了勳貴的家麼?

比起當年的萬曆皇帝,崇禎爺簡直有過之而無不及啊!

錢謙益並不知道某太子對某皇帝的叮囑,官完全可以賣,但要在私下,且不能全賣了。

拿出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就足夠了,剩下的全部安排有本事的人才行。

不然都是些酒囊飯袋的話,南都各部以及衙門就要徹底癱瘓了。

崇禎對此也是心有餘悸,暫時就買了兩個差事,餘下還要待價而沽。

具體得看財大氣粗的東林集團對此是否心動,是否會上鉤!

五十萬兩銀子可是不少,但對人脈甚廣的東林來說,一天便可籌集齊備。

通過仔細翻看某逆子送給自己的合訂本,崇禎也對東林、複社、幾社等團夥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自古結儻必營私!

可事到如今,東林已然尾大不掉了。

把家安在了東林老巢裏,那就得走一步看一步了。

在積蓄到足夠強大的力量之前,崇禎還不打算與東林撕破臉皮。

不過從駕臨南都伊始,便要著手準備起來,首先便是接管廠衛。

由被某逆子稱讚有加的王承恩,繼續擔任權力最大的司禮秉筆掌印太監。

東廠則是讓高宇順負責,內廠由田有為負責,這三人是崇禎最為信任的親隨伴伴。

鑒於韓讚周投靠自己之後的恭順表現,想到這廝對本地情況較為熟悉,崇禎便給了其一份天大的美差——礦監!

由於既不用向鹽商要銀子,也無須對他人礦井進行收稅,隻是要新開馬鞍山鐵礦,故而韓讚周便立刻答應下來。

馬鞍山鐵礦被崇禎視為今後內帑的主要來源之一,務必要安排心腹才能放心,韓讚周能管好便可。管不好,甚至中飽私囊,那就腦袋搬家。

雖說兩淮有煤礦,江西有鎢礦,可最大的那塊肉毫無疑問,便是蘊藏一百億石鐵礦石的馬鞍山了。

每石熟鐵按照淨賺一錢銀子計算,賣掉一百億石也能賺到十億兩之巨!

一年隻開采其中的百分之一,便是能落袋一千萬兩銀子!

當然開采初期不會如此樂觀,起碼三五十萬兩應該是有的。

往後馬鞍山歲入五十萬兩,兩淮煤礦歲入四十萬兩,江西鎢礦歲入十萬兩,合計一百萬兩。

這筆錢就可以養活勇衛營了,從其他渠道得來便能用來充抵後邸花銷了。

原本崇禎還想著拉上勳貴一起做這檔子生意,隻是自己沒忍住,直接將一堆勳貴給辦了。

這還如何繼續一起玩耍?

想開發馬鞍山,要麼拉上江南富紳,要麼親自上陣。

將數十萬兩銀子分給那群偷稅漏稅之徒,崇禎是決計不樂意的,於是決定先自己試試,不行再另想對策。

根據離京之前與那逆子的約定,南廷每年須向北廷提供五百萬兩銀子和五百萬石大米。

大米倒是好說,容易籌得,想要歲入五百萬兩銀子,就相當的困難了。

這還得是刨去南廷各項支應之後的支出,否則是決計不夠數的。

即便崇禎自掏腰包,拿出一百萬兩銀子,也有四百萬兩的缺口,差額大得很!

今年抄了一堆勳貴,將金銀以及其他值錢的物件包括房契、地契都算上,倒是能達到這個數額。

但是明年呢?

勳貴都沒了,還如何籌集五百萬兩銀子呢?

若是南廷當真無力達到如此歲入的話,那就隻能向鹽、鐵、布、瓷、茶等行業的商賈下手了。

當初說是自行管理南直隸、浙江、福建、江西、廣東、廣西、貴州、雲南這八地,但福建是鄭芝龍的地盤,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

餘下七個地方,雲南、貴州、廣西皆為窮地,稅收能到五十萬兩都可放鞭炮來慶祝了。

能讓崇禎指望上的便是南直、浙江、廣東這三地了,每地至少須手上一百萬兩以上,達到一百五十萬兩便更好了。

某太子為其父皇製定了兩套方案,一套是按照行業來收稅,另一套則是按照地域來收稅,怎麼收都算是合情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