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8章 東林降清(3 / 3)

南直每年的份額為一百五十萬兩,廣東為一百三十萬兩,浙江為一百萬兩,三地合計三百八十萬兩。

江西為八十萬兩,雲南為六十萬兩,貴州與廣西皆為四十萬兩,總和為六百萬兩。

南廷自行留下一百萬兩,餘下五百萬兩剛好夠支援北廷。

不按地域的話,那就得按行業來收。

鹽、茶、布、糧此四業各一百萬兩,鐵、瓷各五十萬兩,餘下的糖、酒及其他合計一百萬兩,總額還是六百萬兩,若是情況允許,自然多多益善。

倘若按照地域或行業都收不上來足夠多的稅銀,那該如何是好?

某太子也為其父皇做好了備用方案,那就是崇禎甩手不管,讓洪承疇帶著大軍來自親自收稅!

屆時給也得給,不給也得給!

爾等若是要錢不要命,那某太子對爾等就錢也要命也要!

用十萬大軍割韭菜是什麼感覺?

到時候就知道了!

譬如兵圍揚州,交了一百萬兩銀子,就能自行解圍。

否則,城內的富紳都摟著懷裏的銀子等著被餓死!

這叫用武力,但不動手,可還能達到目的!

反正都知道崇禎手裏缺兵,大明的數十萬人馬都歸某逆子所有。

這下也就可以讓崇禎撇清了與催稅大軍之間的關係,一切均有某逆子來負責。

誰不服,誰可以像張溥一樣去北都討個說法。

這廝便是受了某皇帝的許諾,若是真能讓某逆子認輸,寫下白紙黑字的東西,崇禎便可擢升張溥為閣老!

是不是很有誘惑力?

但前提是這廝能安然返回,且拿到那張紙才行。

憑借自身的經驗,崇禎覺得張溥十有九九是回不來了。

哪怕說錯一句話,都能讓那逆子抓住把柄,大肆反戈一擊。

張溥是沒領教過那逆子的口舌之利,吃一次虧,恐怕一輩子都無法翻身了。

不過往好處想,那就是張溥回不來,侍郎的位置又出缺了,還能賣二十萬兩銀子……

若是張溥當真回不來,而東林有趁機作亂,崇禎也不介意借某逆子之手,來處理掉一批東林!

那逆子發起狠來,可是六親不認的玩意,連國仗姥爺都被抄家禁足了,罰了舅舅周延儒十萬兩銀子。

據說周延儒又在私下四處活動,想要被朝廷複起,看起來還是對上次心有不甘,打算重整旗鼓。

想到這裏,崇禎又拿出了關於周延儒的資料,大略地看了一遍,心裏便有了計較。

或許可以將張溥的缺賣給周延儒,先賺二十萬了銀子,然後將此獠打發到北都去……

周延儒此前將自己害得不輕,這下多少算是些許補償了,崇禎倒是覺得合情合理。

想起周延儒,崇禎便聯想到了東林之首錢謙益,這個投靠東虜的混帳!

若是此獠真的貪生怕死,聽從自己的安排,那還可以給其一條活路。

否則便要像個兩全其美的法子,往後可由現任首輔瞿式耜來統領東林。

東林可用便用之,不可用,甚至還要瞞上欺下,監守自盜,便步錢謙益的後塵即可!

也難怪崇禎會如此仇視東林,根據那逆子的描述,在自己上吊的當天,南都的一群東林士子居然還在吟詩喝酒,摟著女子逍遙快活……

等東虜大軍兵臨城下,錢謙益帶隊出迎,跪地磕頭,全無抵抗之心,將所謂的禮義廉恥全都棄之不顧。

東林降東虜!

都是“東”字開頭的,算是同輩了!

還說甚子大明乃是“蠻朝”,大清才是正統!

這不真跟當眾放屁一樣了麼???

這就是東林口中的報國?

這報的是大清國吧?

崇禎原本是不相信東林會如此無恥至極,然而複社買官就從側麵印證了江南的團夥確實“有所為、有所不為”!

既然自己已經出招了,就看錢謙益等人如何接招了。

接得好的話,還能繼續偽裝一陣子。

不然就要露出破綻,甚至徹底暴露真實想法了。

若是可以,崇禎真想將大部分東林都抓起來送到遼西戍邊去。

這些人逃出去的話,還能盡快降清,使其可以跪舔新主子的豬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