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丈夫是教育係統的督導,對楊秀玲的工作十分支持,他在教育局會議上談可持續發展,希望各鄉鎮學校結合實際給予落實,這時東壩中心小學的校長發言“我們東壩鄉原來依靠小三峽發展旅遊。近年生態遭到嚴重破壞,這種殺雞取卵的發展方式不可能長久。結合我校地處山崗的實際,我建議周邊種樹綠化,為峽江旅遊事業以及地方經濟發展添光添彩。”
“我們官渡鄉這幾年在長江沿線廣種柑子,既綠化長江沿岸又帶動農民致富。我覺得搞綠化未必全部采用名貴稀缺苗木,可以因地製宜種柑子樹,收獲了可以增加學校收入,改善娃娃們的夥食和上課條件。農忙時可以帶動娃娃們集體勞動,體驗勞動樂趣。說不定他們中間將來有誌於農業發展的人才,推動我縣農業發展呢。”官渡中學校長自豪的地說。
唐督導說:“說起農業,現在人不願問津,其實它和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吃的都是農產品,呼吸的是大自然的氧氣,沒有綠色植物存在,人哪能生存。人各有誌,對於那些生長農村的娃娃,有誌於從事農業的我們要鼓勵而不是嘲笑諷刺;有誌於工商醫等高科技產業的我們不僅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有人此時想起韓文祥:“我們峽江縣就有這樣兩位了不起的農業專家,男的是韓文祥,一個種柑農民憑借自己的鑽研精神,硬是在巫龍鎮實現一樹兩產的目標,比起那在大學專心寫論文的老師還有成就;另一個是鄒林音,據說她從神農架到秭歸沒有接觸過柑子,居然憑借悟性一次成活率達85%,現在操刀“借母懷胎”嫁接,一樹兩產也有她的功勞。”
唐督導笑說:“這兩個人我都認識還挺熟悉,他們在峽江處境不好,如果有搞綠化種植柑子樹我們可以幫助大家聯係。”他早想幫助韓文祥他們,不是不在一個係統幫不上忙。
東壩中心小學當即表態搞柑子樹綠化後校園。他們學校周圍有二十畝地,可栽上千棵樹,兩年之後可以收獲。如果有好的嫁接方法,將來收獲更大。“在峽江也隻有他們能實現兩年掛果的目標。”
唐督導開完會後給堂客楊秀玲打電話:“我今天給你辦了一件大事!”
“你能辦什麼辦事?”楊秀玲淡笑。
“說出來嚇死你!今天教育係統工作會議上,有人想搞綠化準備種柑子樹。你和鄒老師聯係一下,準備賣苗子。”唐文新說。
“她早沒有搞賣苗木基地了,恐怕要到外地調貨。我找她談一下。”
楊秀玲打電話要鄒林音進城,鄒林音知道好事來臨。匆匆請了楊師傅的車進城,楊師傅問她:“進城有急事。”
“是啊,檔案局的楊局長說有幾所學校要搞綠化種柑子。正好我可以派上用場。鄒林音眉飛色舞。“全峽江幾十所學校,要是都栽柑子,我還真忙不過來。”
“總算有了出頭日啊,鄒老師有沒有興趣到我們桂花下麵種柑子。”楊師傅開玩笑,他家的劣棗早一把火給燒了,現在還不曉得種什麼好呢。
到了楊秀玲家中,她幫著擇菜弄飯。“今天我們好好談一談,唐文新一會就回來了。他們這個會議開得很及時。”楊秀玲邊切菜邊拉家常。“如果事情辦成,我不圖你給我什麼報酬,有空幫我在樓頂搞個果園做示範基地。說不準縣城好多人都會搞果園。”
“那是好事,這些綠化搞好了,我幫你謀些好品種回來,樹啊,菜啊,葡萄都可以搞。”鄒林音應和多年來楊秀玲總會第一時間把好消息告訴她。九龍坡基地沒有賺到錢,不過她堅持下來還走的更遠。
唐文新買了紅酒,鹵菜招待客人,還將韓文祥從白池村農田上請來共同商討綠化事宜。“小鄒還先來一步啊!”韓文祥笑道:“峽江學校眾多,如果把事辦好,功勞不小啊!”
“這個還是楊局長的功勞最大。楊局長還要我給她整個樓頂花園啊!”
“隻要楊局長支持我們在峽江搞柑子,我肯定找最好的品種來建果園。”
唐文新說峽江的機會還多著呢,來為我們的相聚幹杯。我記得沒錯的話,有五年沒在一起吃飯了。楊局長說還不是峽江風雲變幻,讓咱們幹事的不受人待見,溜須拍馬之人步步高升。唐文新不悅:不能讓我一直做個小書記吧,我當督導是人大任命的。
四人喝著紅酒,暢談綠化。韓文祥說自從謝昌宏來巫龍鎮沒有幹成一件完整的事。好的事情風光開頭,慘淡收場。可能農業在經濟中地位太不起眼了,千百年來我國農民默默種地,發財了進城做生意,再發達了自己買住宅。盡管根在農村卻永遠回不去了。不似他那個時候進城擔任農科所所長,自願回到柑橘場片熱愛的故土貢獻力量,可惜了現在三峽大壩已建成發電,若水位漲到175米,輪渡那片遲早要淹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