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架都比這兒好,我們窩在這兒得不到重視。”燕妮說了這句。
“重視又能怎樣?自己命不好怨不得別人。我自己育苗子賣錢。不用給他人提供吃喝卡要的方便怎麼不好嘛!苗子一賣錢都是我和楊娘的。”鄒勸說女兒一帆風順的人不會有大成就,吃過苦才會珍惜生活。
鄒林音反複試驗,打出的苔粉仍沒有羌海科搞得好。“隔行如隔山”摸索了一個月她氣妥了,埋怨韓文祥:“你這指的是什麼路,完全瞎折騰,人家羌海科幹了這麼多年,讓你學著都學不會。”沼打粉確實沒法實現,她決定放棄。
韓文祥這才知道路走偏了。轉行是艱難的,完全一個陌生領域怎麼可能創造業績呢?更著急的是養母豬,每天翻豬圈到處害人。鄒林音白天幹著活還得找人把豬圈抓回豬圈,若讓他韓文祥抓豬,豬不拱他才怪。
韓文祥勸說她堅持,母豬產仔就有希望。鄒林音大怒:“沒事找事做,要喂你來喂,每天地裏活忙不完,還要請人抓母豬。等它產崽猴年馬月,人家馬娘豬圈砌得高,哪像我們圈這麼簡陋。再說人家養豬國家補貼,你一個外鄉人哪個補你一分錢。咱們來峽江這麼多年,有誰補過我們的錢。辛苦是你我,得好處是種地農民和幹部,我鄒林音當雷鋒二十年,誰回報我?”
“小鄒,我們是傳經送寶之人。把技術送到農民田間地頭是我們是使命,的確咱們在宜昌,雲安有過輝煌,可是有幾個人記得咱們,幫過他們來峽江有農民支持擁護,有楊局長無私幫助。想在事業上有成就必須忘記富貴守得住窮。”韓文祥語重心長地告訴她。
回頭一想鄒林音覺得都是韓老師說得有道理。無論是在老家種田,宜昌,枝江,當陽還是雲安,她做得都是別人能學會並且廣為人知的事情。來峽江搞“花果同堂”試驗走的就是一條依靠科技創新發展柑橘事業的道路。真正做到了人無我有這一條,錢確實在很多時候困擾著她,她人到中年還有自己的經驗,戶口遷到這邊,掛著空戶既無養老保障,又無試驗土地。作為二期水位移民的她沒有根基仍活躍在峽江。韓老師顯得超常大度,隻要有吃有住,他可以不領工資為他人工作勞動。陳無漾家是他常去的地方,那片柑橘如同他的孩子他小心嗬護,陪伴它將近十年。紅桔老果園,經過“借母懷胎” 嫁接臍橙,又實現一樹兩果的目標。鄒林音知道韓老師往年不和家人團聚不僅僅是反感老伴兒子當年不盡人情將她置之死地,還有師徒情誼在其中。他擔心她孤身在他鄉創業勢單力薄,被人欺負,擔心她帶著女兒生存艱難。
“母豬你送回去,我肯定不喂了。指望它下豬崽,我沒這耐性,為了它失去主業不值得。這幾個月隻當白養了。”鄒林音吼道,她也不顧及什麼師徒情麵了。如果是專心搞柑橘她任勞任怨,換作搞後勤她決不答應,自從白池村合作社被謝昌宏 撤銷,她們過的十分艱難。
“好好好!我送回去。把打粉機也賣給他吧!大家都是鄰居。”韓文祥無可奈何地說,他知道鄒林音沒有心思發展這些和柑橘無關的副業。索性把這下附帶東西賣了輕裝上陣。
韓文祥找羌海科說好話,勸他收回母豬,買下他的打粉機,羌海科哈哈大笑:“韓老師你是柑橘專家,大家都很認同。發展養殖打沼粉是我羌海科的長項哦!”他收回母豬,並支付買打沼粉機的錢。“今後吃沼粉到我這買,全峽江的沼粉都是我一家供應的。味道可好呢!”
“好說,買五斤吧!”韓文祥做了個順水人情.
母豬賣了,沼粉機賣了,鄒林音省了不少時間休息,學習.她也在看書了解最全麵的柑橘園建設相關知識.樣板園還沒有搞起,韓文祥設想還有一定的距離.
“這下好了,省得半夜裏打沼粉。”燕妮知道這樣的苦日子遲早要結束,她了解母親,不是她愛好的事情幹不了三個月肯定放棄。
“豬還得喂,至少吃肉不用求人。我們四張嘴吃飯,有時候還得招待客人。楊娘來了我們也得招待好。”
“還有韓老師啊。”
“過段時間把他接過來住。守著白池村沒收入。”鄒林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