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養殖維生計,繼續試驗田(2 / 3)

那陣子她挺忙的,苗木澆水、施肥、豬每日要喂三遍,做飯還要進城聯係苗木銷售,甚至白池村基地的事她也要過問,她知道創業是辛苦的,年輕的時候她也是一路走出來的。韓文祥站在高處為她出謀劃策,具體幹活他肯定做不來的。他舍不得白池村這片試驗田,師徒兩人一個醉心新品種研究,一個忙於創收。她創收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韓文祥搞試驗。一樹多果的研究還在不斷深入,他需要有一個完整的試驗田來做研究。

出於對技術的保密,韓文祥隻幫陳無漾做技術管理。其他農戶則少有過問,鄒林音則在九龍坡培育紅桔樹,嫁接樹條則以做試驗為由找白池村提供,對外銷售則打著秭歸臍橙的名號。這樣一來減少病蟲害在峽江蔓延的可能性,二來自種苗木。她比較放心,精心培育將來嫁接方便。一旦可以,想老百姓宣傳“人無我有”的好品種,一樹掛多果,全國少有,江州罕見。自然比老品種有市場。

至於她專育紅桔,是有長遠考點。峽江土生紅桔樹種,適應生長,嫁接之後病蟲害少。農民管理方便,她呢不似往年嫁接時候爬樹了,韓文祥則沒有考慮這些,他隻盼有個穩定環境搞科研,搞種植創新。

“哎呀!讓我再睡一會嘛”燕妮喃喃的說,她二十歲了還沒正式務農,打工吧母親又不願意,怕她在外吃不了苦。

“將來說個婆家,每天不起早床不讓婆婆罵個半死啦!不允許這樣懶嘛,起來。”鄒林音將她拉起來。“你成人了,不是三歲小孩,還有心思睡啊”。

燕妮睡眼惺惺極不情願地跟著母親走出房門。不讀書了,在家接受鍛煉,此時發覺讀書比這輕鬆多了。世上沒有後悔藥,她亦不後悔自己當初的選擇,盡管楊局長女兒考上北大,將來未必能在北京找到自己的一片天。

韓文祥再次來這兒,看著豬長得肥,細問鄒林音。她不管,豬長得再好可還得不斷索取。種樹的省事,直接栽倒地裏,施肥澆水防蟲罷了,她逼不得已才喂豬。別說她喂豬確實有手藝,燕妮親眼看見母親這幾個月把豬喂壯喂肥的。

她告訴韓老師這個秘密,鄒林音將辣椒用冷卻得開水浸泡,撒上鹽過幾日辣椒酸了再往壇子裏放,晾半幹的紅蘿卜,白菜葉繼續泡,泡菜吃完後,將壇子裏的鹽水滲到潲水中喂豬,豬吃了開胃,食量大增,自然豬長得膘肥體壯。

“哈哈哈!小鄒你這個主意不錯。我覺得再喂一母豬比較好,省得自己花錢逮豬仔。”韓文祥又將此事吹的神乎其神,“下了豬自己可以喂,喂一段時間間豬重了再轉賣他人。這樣又將養殖延伸到神源頭,自己做伺料喂豬。”

“老了還一門心思搞養殖,我是迫不得已才喂豬的。要喂母豬我不同意,你自己來動一下手辛苦幾天天看看!”鄒林音厭倦這種喂豬度日的生活,再忙也要上山刈草喂豬。她一心想把苗木賣出去,請長工要包吃包住,開工資,倒賣苗木省事多了。

“困難是難不倒我們的,你看羌海科堂客馬娘喂豬打苕粉,我們也可以將加工這一塊搞起來,將來苗木不行我可以打成粉養豬。”韓文祥又拿出他十六字的方針“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轉,人轉我專”。當別人沒進入這行,我進入自然有優勢,當別人進入,我要比別人優秀才有生存之地;當對手比我們強大,我們可以考慮轉行;當別人放棄這一行,我們收起來做專做大。多年來師徒二人憑借這條法則探索出來柑橘種植推廣路。

鄒林音口中不樂意,但內心尊重韓老師,最後她花錢找羌海科買了一條母豬,買回打苕粉的機器,嚐試將屋後種的紅薯打成粉,這樣講供產銷加工一體化變成現實的路。

冬天,她深夜打苔粉,女兒累的要哭泣:“媽,我們回吧!你這樣辛苦又吧找錢。”她美好的記憶都在蓮沱827,那兒有她兒時夥伴,有母親輝煌的曆史。一峽兩壩的地方,開門見長江,如果不經曆變故,鄒林音應該在宜昌生活的很好。眾多種地之人愁生計她已經可以從三峽機場坐飛機到武漢拜會知名專家。如今卻在峽江這片窮苦大地上過清貧日子,燕妮為母親的遭遇歎惜。

“孩子,不要哭。生活就是這樣殘酷的,人不能一輩子生活在曾經的輝煌裏。敢於麵對現實,今天是苦了些,權當我們從神農架走出來一無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