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周的等待對她來說仿佛過了很久,她不願在這種煎熬中遭受折磨,又是一個周一的下午她約了周浩一起詢問。周浩雖然知道會得到什麼樣的答案,但他這次沒有阻攔。她這時已經聽不進去他的一句勸說,因為她的心裏隻有不到黃河心不死這句俗語的支配,就想聽到工作人員的答複,即使是被徹底地拒絕她也不會甘心的,與第一天的思維一樣,她會堅持下去,等待下去的,這是她的心裏儲備,所以無論什麼樣的結果都是可以接受的。來到辦公室依然坐了第一次見到的那些人,見到他們進來後,所有的人都失去了剛才還無限溫和的一麵而板起了麵孔,尤其是上次接待他們的中年男子更是顯出十分厭煩的態度,又是未等他們開口就以極其生硬的口氣告訴他們材料還未看,解釋雖有忙的原因,而最主要的是沒有看的必要,因為這類事是不會輕易辦的,至於其中的理由他也不想多講,今後再不要有事沒事地跑來,這樣會幹擾正常工作的,如果那一天能辦了,一定會及時通知的,材料上寫明了班級與姓名,會很容易找到的。說完這些話後再無意於多說一句話了,明顯是在驅逐他們離開,如果再呆下去就有點自貽伊戚了。雖然理想的事辦不成,但自尊心還是很富有的,他們沒有言語,尤其是葛碧潭更顯出桀驁的性情,一把拉了周浩憤然走出了辦公室。她不是沒有尊敬老師或者工作人員的素養,而是難以忍受那些人的所作所為,事情辦不成是政策的原因,態度總可以溫和一點,為什麼要表現出高高在上的姿態呢?仿佛主宰了別人命運的閻王爺。誰也沒有目睹過閻王的尊容,人們對閻王的概念恐怕就是建立在對這類人的認知上的。這回算是見到黃河了,但她仍然不死心,當然不是對於審批懷有幻想,而是就自己的信念而言的,她願在這種不利的情況下以一己之力承擔起曆史的使命——繼承傳統文化。這樣的想法在別人看來似乎有些狂妄與自不量力,她自己也明白這一點,然而想參加到社會群眾之中而苦苦尋覓不到,來校報名的當日遇到了春江詩社,讓她一時喜出望外,而且勝過了考取這所大學的喜悅,滿以為遇到了知音,不料後來的活動中與她渴望中的古代詩歌相差甚遠,令她大失所望,這才有了創辦古風詩社的動機,如今又遭到了碰壁的待遇,她除此還能怎麼樣呢?她是堅決不會放棄的,這是深入骨髓的決心。離開那間辦公室時她有的是上次的堅毅而沒有了忿然,如果說一點氣也不生那才是裝出來的虛假,但比起生氣來更多的是坦然,有過上一次的經曆足以練就她正視逆境的能力,否則的話,自詡有堅實傳統文化的熏陶則是一句空話,甚或是誆言了。古代的智者那一個不是逆境中走出來的,最典型的莫過於司馬遷所述的“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髕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更有他本人宮刑之餘,寫成了《史記》,多大的價值,多大的曆史功勳,恐難以語言表達。與上述人等相提並論確有狂妄自大之嫌疑,但她對這些曆史巨人的向往與敬慕卻是真誠無比的。想到這些人以及他們的遭遇,眼前這點困難真的算不得什麼,而且她會以此當作命運的恩惠,這不是故弄玄虛或者矯揉造作的假姿態,而是發自內心的真實感慨,之所以能有這樣的精神境界是有其來源的,她十分信奉孟子的“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剛經曆這次挫折後,葛碧潭切身感受了這段話所包含的鼓舞人心的意義。她一路默默無語地前行,周浩幾次想安慰她,但似乎覺得她又不需要,見她長時間地無話,心裏還是放不下地說出了要想通些,不要在這件事上太為難自己了,已經付出了最大的努力,也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他還要滔滔不絕地說下去時卻被她阻止了,她對他說出了令他吃驚的話——天塌下來不要別人撐著,隻當被子蓋就是了,這才多大點事,何至於一蹶不振。她的豪邁不僅使他一下子放心了許多,而且為之歡欣不已——他在想,能娶這樣的女子為妻真是三生有幸,她何至於知書達理,簡直就是一個奇女子,與這樣的人終生相伴榮幸之至了。他隻看到了她的外在表現,聽到了她的隻言片語,哪裏知道她更有強大無比的內心世界,這隻能有待於在今後漫長的日子裏慢慢地感受了!她也感到他不是十分地了解自己,於是相約他一起到圖書大樓走一趟,他不理解她的用意,用疑惑的目光注視著她時,她卻沒做解釋而是以到了那裏後就會明白的的話暫時敷衍了他。兩人又拐向了去圖書大樓的道路,走進樓內她走在前領著他直奔中國古典文學類藏書處,走到這裏時他漸漸有些明白,在路上時就有這樣的意識,因為之前已經幾次陪她來過這裏,她也幾次告訴他,課餘她是最喜歡來到這古紙堆的,開始沒有人陪就一個人來了,後來有他願意陪她來時不再感到孤獨。走到書架前,她一邊挑選著她在路上憶起的那些書卷,一邊告訴周浩,要想深入地了解她的靈魂深處究竟隱藏了什麼,就請他閑時讀完這些典籍。她給他挑了幾本讓他帶上,以後再換別的。取了書走到管理人員處辦完了借書手續後,二人走出了圖書大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