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商君:戰國時政治家,姓公孫名鞅。初為魏國宰相公孫痤家臣,後入秦遊說秦孝公,曆任左庶長、大良造。輔助秦孝公變法,因戰功封商十五邑,故稱商鞅”或商君”。他兩次變法,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廢井田,開阡陌,獎勵耕戰,使秦國富強。秦孝公死後,被貴族誣陷,車裂而死。
⑤荊公: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王安石。他積極推行新法,抑製大官僚地主和抑製商人的特權,以期富國強兵,緩和階級矛。
【譯文】
我進入老年以來才開始知道《論語》中孔子回答孟武伯請教孝順那一節的真切。你雖然身體虛弱多病,但隻適合清淨地調養,不適宜胡亂地加以強行治療。莊子論述“在宥”說院野隻聽說順應天下,沒聽說治理天下。”蘇東坡把這兩句話拿來作為養生的方法。你對語言文字學很熟悉,試把“在宥”兩個字的解釋仔細體會一番,就知道莊子、蘇東坡都有順其自然的意思。養生是這樣,治理天下也是這樣。如果服藥每天換上好幾個處方,無緣無故一年到頭大吃補藥,疾病並不重而胡亂采取強行發汗的攻逐措施,就像商鞅變法治理秦國、王安石變法治理北宋一樣,全然失去了順其自然的妙處。柳宗元所說的“名義上是愛它其實是害它”,陸遊所說的“天下本來沒有什麼事情,隻不過是那些庸人自擾罷了”。都是這個意思。蘇東坡的《遊羅浮山》詩裏說院野小兒小小年紀有著不平凡的誌向,半夜起坐存黃庭以學習道家養生之法。”這裏寫下一個“存”字,正好合符莊子“在宥”二字的含義。因為蘇東坡兄弟父子都講究養生,暗取黃老的隱微旨意,所以稱他的兒子有不平凡的誌向。以你的聰明,怎不能領會透這層意思?我教你從睡眠、飲食兩個方麵用功,看起來好像粗淺,卻能收到順其自然的好處。你以後不要輕易吃藥,自然會一天比一天壯實強健起來。
盾。由於保守派固執反對,新政推行迭遭阻礙。因曾封為荊國公,故稱荊公”。
⑥陸務觀:南宋大詩人陸遊(字務觀)。
⑦黃庭:道家以人之腦中、心中、脾中為黃庭;或自然界之天中、地中、人中為黃庭。
【評析】
在此篇中曾國藩告誡兒子,體弱多病的人宜清靜調養,不宜妄施攻治,不宜日更數方,不宜終年峻補,不宜強求發汗,而應以順其自然作為養生之道,強調了睡眠、飲食的重要,並勉勵兒子以後不要輕易服藥,“自然日就壯健矣”。這說明,曾國藩並不完全反對服藥,隻是強調不要迷信醫藥,不要輕易服藥,這一觀點不是沒有道理的。
生病不宜亂投醫亂服藥
【原文】
紀澤於看書等事似有過人之聰明,而於醫藥等事似又有過人之愚。即如汗者,心之精液,古人以與精血並重。養生家惟恐出汗,有傷元氣淤。澤兒則傷風初至即求發汗,傷風將愈尚求大汗。屢汗元氣焉得不傷?腠理焉得不疏②?
又如服藥以達榮衛盂,有似送信以達軍營。治標病者似送百裏之信,隔日乃有回信;治本病者似送三五百裏之信,經旬乃有回信。澤兒則日更數方,譬之辰刻送信百裏?,午刻未回又換一信?,酉刻未回再換一令⑥。號令數更,軍營將安所適從?方劑屢改,髒腑安所聽命?
以後於己病母病宜切記此二事。即沅叔腳上濕毒,亦宜戒克伐之劑,禁屢換之方。餘近年學祖父星岡公夜夜洗腳、不輕服藥,日見康強。爾與沅叔及諸昆弟能學之否?
——節錄自同治五年五月二十五日《諭紀澤、紀鴻》
【注釋】
①元氣:精神;生氣。中醫指人體維持組織、器官生理功能的基本物質與活動能力。
②腠理:中醫指人體皮膚、肌肉和髒腑的紋理。是氣血流通灌注之處。腠理外連皮膚,為衛氣散布和汗液等滲泄的通路。
③榮衛:中醫指人體的營養作用,衛外機能和血氣循環。衛指血氣的作用。
④表刻:上午七點到九點。
⑤午刻院上午十一點到下午一點。
⑥酉刻:下午五點到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