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諭兒篇(13)(3 / 3)

【譯文】

紀澤兒對看書等事似乎有過人的聰明,而對醫藥等事又好像有過人的愚。就拿汗來說吧,它是心的精液,古人把它與精血看成同樣重要,養生的行家唯恐出汗,有傷元氣。紀澤兒卻剛得了傷風就想要發汗,傷風快好了還在發大汗,頻繁地發汗怎麼會不傷元氣?腠理又怎麼會不粗疏?

又如服藥是用來達到血氣循環的,好像送信是為了送到軍營一樣曰醫治表麵病症就像送百裏遠的信件,隔一天就會有回信曰醫治病根就像送三百至五百裏遠的信件,要過十來天才有回信。紀澤兒每天更換好幾個處方,如同上午送信一百裏遠,中午還沒有得到回信又換一封信,下午還沒有回來又再換一道令,號令變換了幾次,軍營又怎麼能夠適從?處方藥劑更改了多次,人的內髒又怎麼能夠聽從命令?

以後你對自己的病和你母親的病,應當切實記取這兩件事。就是沅叔腳上的濕毒,也應當戒除攻逐的藥劑,不要頻繁更換藥方。我近年來學習祖父星公的習慣,每天夜裏堅持洗腳,不輕易吃藥,一天比一天健康強壯。你與沅叔及各兄弟都能學習這麼做嗎?

【評析】

此篇寫作宗旨是教兒子懂一點醫藥知識,明白治病有標本之分。並以生動淺顯的道理說明了“戒克伐之劑,禁屢換之方”的醫學道理。

勞有助於保養身心

【原文】

爾母性急而好體麵,如其失明,必難於存活。餘嚐謂享名太盛淤,必多缺憾,我實近之;聰明太過,常鮮福澤②,爾頗近之曰順境太久,必生波災,爾母近之。餘每以此三者為慮。計惟力行孝友③,多吃辛苦,少享清福,庶幾挽回萬一④。家中婦女近年好享福而全不辛勞,餘深以為慮也。

——節錄自同治七年十二月十七日《諭紀澤》

【注釋】

①嚐:曾經。

②鮮:少。

③孝友:孝順父母,友愛兄弟。

④庶幾:將近;差不多。

【譯文】

你母親性情急躁而又講究麵子,如果失明,必定難於活在世上。我曾經說過:享負重名太盛,必定產生許多缺陷和遺憾,我自己就接近這一點曰聰明太過頭,因而少了點福利恩澤,你很接近這一點曰順暢的境遇過得太久,必定產生波折災難,你母親就接近這一點。我常常以此三者深感憂慮,算計來算計去認為隻有力行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多吃辛苦,少享清福,才有可能挽回種種不利於萬一。家中婦女近年來好享清福而全不知辛勞持家,我對此感到深深的憂慮。

【評析】

曾國藩在此篇中反複教誡自己的兒子,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勤儉節約和多吃辛苦是一個人立身處世與保養身心的根本所在。反之,就會帶來無窮的煩惱和災難。這一觀點,體現了較為豐富的養生哲理。

【原文】

養生無甚可恃之法淤,其確有益者院曰每夜洗腳,曰飯後千步,曰黎明吃白飯一碗不沾點菜,曰射有常時於,曰靜坐有常時。紀澤脾不消化,此五事中能做得三四事,即勝於吃藥。紀鴻及杏生等亦可酌做一二事。

——節錄自同治十年八月二十五日《諭紀澤、紀鴻》

【注釋】

①恃:依賴;依靠;依著。

②射:逐取;追求。

【譯文】

一個人保養身心沒有什麼可以特別依賴的方法,其確有益處者院一是堅持每天晚上用熱水洗腳曰一是堅持每餐飯後行走千步曰一是堅持在早晨吃白飯一碗而不吃什麼菜;一是取求做到有適度曰一是堅持每天靜坐等等。紀澤兒胃不太好,如果對於以上五件事中能夠堅持做三件或四件事,那麼就會勝過於吃藥了。紀鴻和杏生等也應酌情做以上的一件或兩件事。

【評析】

曾國藩生平不大相信服藥治病的功效,重視自身調養氣血之法。這種方法實來源於古賢先儒的養生之術。雖然,這種不信醫藥的觀點在今天醫學高度發達的現實之下是不可取的,但他提出不迷信醫藥,提出在吃藥打針的同時注意加強自身體質的調養鍛煉,則是有借鑒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