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其院當。
⑤養生家:精通養生術的人。養生:保養身心。
【譯文】
你身體非常虛弱,咳吐多痰,我對此極為擔心。但總不應服藥。因為藥能救活人,也能危害人。醫術高明而又有責任感的醫生能醫治好的病人不過十分之七,醫治不好反而傷害的病人有十分之三曰蹩腳的庸醫傷害的病人卻多達十分之七,而勉強救治好的病人也不過十分之三。我不論在家鄉或者在外邊,凡是我所親眼看到的幾乎都是蹩腳的庸醫。我很怕醫生危害病人,所以近三年來,決計不服醫生開給我的那些藥方,也不叫你服用鄉間醫生開的藥方。這其中能夠見得著的道理是十分明白的,所以我說給你們聽的也很懇切,你應好好地把我說的話聽進去,並且照我說的話去做才好。每天吃飯以後可走上幾千步,這是養生家的第一秘訣。你每餐飯後,可去唐家鋪走一走,或者去澄叔家走一走,連同返回來所走的路程,大約有三千步了。三個月以後,必定會取得明顯的效果。
【評析】
曾國藩在篇中提出有病“總不宜服藥”的主張,似有偏頗之處,但他強調當時“鄉間多庸醫”是符合事實的。特別是他提倡“飯後走數千步”的養生之術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它重在增強人體自身的抵抗能力。
多食蔬有利於節儉和養生之道
【原文】
吾近夜飯不用葷菜,以肉湯燉蔬菜一二種,令其爛如臡①,味美無比,必可以資培養(菜不必貴,適口則足養人),試燉與爾母食之(星岡公好於日入時手摘鮮蔬,以供夜餐。吾當時侍食,實覺津津有味。今則加以肉湯,而味尚不逮於昔時)。後輩則夜飯不葷,專食蔬而不用肉湯,亦養生之宜,且崇儉之道也。顏黃門(之推)《顏氏家訓》作於亂離之世②,張文端(英)《聰訓齋語》作於承平之世③,所以教家者極精。爾兄弟各覓一冊,常常閱習,則日進矣。
——節錄自同治四年閏五月十九日《諭紀澤》
【注釋】
①簡(M):有骨的肉醬。
②顏黃門:即北朝顏之推,撰有顏氏家訓》,敘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時俗之謬,以訓子孫。黃門,即古代官名。
③張文端:即清朝張英,諡號文端,撰有聰訓齋語》。
【譯文】
我近來晚飯不吃葷菜,用肉湯燉一兩種蔬菜,把它們燉爛像肉醬一樣,味道鮮美無比,必定可以用來提供人體所需的營養(菜不必貴,適口就足以養人),你試著燉給你母親食用(星岡公喜歡在太陽落山時手摘新鮮蔬菜,用來做晚餐。我當時服侍他吃飯,實在覺得津津有味。如今加入肉湯,味道反不如以前)。後輩晚飯不吃葷菜,專吃蔬菜而不用肉湯,也是養生的菜肴,而且是崇尚節儉的辦法。顏之推的《顏氏家訓》寫於動蕩不安的世道,張英的《聰訓齋語》寫於安定平穩的時期,所以用來作家庭教育的讀本是很好的。你們兄弟各找一冊來常常閱讀學習,那麼每天都會有進步。
【評析】
此篇寫作宗旨是告誡兒子崇尚節儉。大魚大肉並非就是養生的菜肴;而夜飯不葷,專食菜蔬,既養生,又是崇儉之道。從科學養生和崇尚節儉兩個方麵對後輩進行了言傳身教。
養生之道在於戒惱怒知節嗇
【原文】
吾於凡事皆守“盡其在我,聽其在天”二語,即養生之道亦然。體強者,如富人因戒奢而益富;體弱者,如貧人因節嗇而自全淤。節嗇非獨食色之性也,即讀書用心,亦宜檢約於,不使太過。餘八本匾中盂,言養生以少惱怒為本。又嚐教爾胸中不宜太苦,須活潑潑地,養得一段生機。亦去惱怒之道也。既戒惱怒,又知節嗇,養生之道,已盡其在我者矣。此外壽之長短,病之有無,一概聽其在天,不必多生妄想去計較他。凡多服藥餌,求禱神祗,皆妄想也。吾於醫藥、禱祀等事,皆記星岡公之遺訓,而稍加推闡,教示後輩。爾可常常與家中內外言之。
——節錄自同治四年九月初一日《諭紀澤》
【注釋】
①節嗇:即節儉不浪費。
②檢約:即儉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