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崢嶸:高峻。比喻超越尋常。
④差:略微。端緒:頭緒。
⑤李、杜、韓、蘇:李白、杜甫、韓愈、蘇軾。七古:七言古詩。
【譯文】
你累月奔跑應酬,還是沒有丟掉平常的功課,應當可以不停頓地天天進步。人生唯有恒心是第一美德。我早年對於作字一途,也曾經苦思力索過,最終還是沒有成就。近期堅持天天描摹練習,久久沒有間斷,就覺得月月有進步、歲歲有變化。可見年歲無分老少,事情不分難易,但如果能行之以恒,就好比種樹和畜養牲畜一樣,不知不覺一天天大了起來。你的短處在於言語不夠直白簡樸,舉動不夠端莊穩重,看書能深入下去,而作文就不能超越尋常。如果能在此三件事上下一番苦工夫,一方麵勤奮猛攻,另一方麵又持之以恒,這樣不出兩年,自然會不知不覺得到很快的進步。如能做到言語直白簡樸,舉止端莊穩重,則“德”這個方麵就有進步了曰如能做到作文有高峻雄快之氣,則“業”這個方麵也就有進步了。你前一段作詩,略微有一些頭緒,最近還常常作詩嗎?李白、杜甫、韓愈、蘇軾四家之七言古詩,驚心動魄,你曾經涉獵到他們的詩作嗎?
【評析】
曾國藩在這封家書中,特別強調“人生唯有恒心為第一美德”,進而指出“年無分老少,事無分難易”,隻要行之以恒,就會有持續不斷的進步。緊接著在分析兒子有三大短處的同時,勉勵兒子“進之以猛,持之以恒”,不出兩年,自然會有比較大的進步。這種把有無恒心看做是學習有無成就的關鍵的教子方法,無疑是完全正確的。
讀書可以變化人的氣質
【原文】
人之氣質淤,由於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可以變化氣質。古之精相法者,並言讀書可以變換骨相。欲求變之之法,總須先立堅卓之誌氣即以餘生平言之,三十歲前最好吃煙,片刻不離,至道光壬寅十月二十一日立誌戒煙,至今不再吃。四十六歲以前作事無恒,近五年深以為戒,5見在大小事均尚有恒。即此二端,可見無事不可變也。爾於厚重二字,須立誌變改。古稱金丹換骨,餘謂立誌即丹也。
——節錄自同治元年四月二十四日《諭紀澤、紀鴻》
【注釋】
①氣質:指人的風骨和風格。亦指人的心理和生理素質。
②堅卓之誌:艱苦卓絕的誌向。
【譯文】
一個人的心理和生理素質由於是天生的,本來就難以改變,唯有讀書可以變化氣質。古代那些精通相麵方法的人,都說讀書可以變換骨相。想要得到變換骨相的方法,總要首先立下艱苦卓絕的誌向。就拿我的一生來說院我三十歲以前最喜歡吸煙,片刻不離,至道光壬寅年(1842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立誌戒煙,至今不再吸煙了。四十六歲以前做事沒有恒心,近五年來深以為戒,現在大小事都還算是有恒心。就這兩點可見沒有什麼事是不可以改變的。你在“厚重”兩字上,必須立誌變化改觀。古人稱“金丹換骨”,我說立誌就是金丹。
【評析】
此篇寫作宗旨是曾國藩針對兒子氣質單薄,提出用立誌讀書的方法,以達到“金丹換骨”的目的。全篇采取現身說法,言傳身教,指導得具體而得法,時至今日仍有其借鑒意義。
學作文應循序漸進
【原文】
爾《說文》將看畢,擬先看各經注疏,再從事於詞章之學。
餘觀漢人詞章,未有不精於小學訓詁者,如相如、子雲、孟堅於小學皆專著一書①,《文選》於此三人之文著錄最多。餘於古文,誌在效法此三人,並司馬遷、韓愈五家。以此五家之文,精於小學訓詁,不妄下一字也。爾於小學,既粗有所見,正好從詞章上用功。《說文》看畢之後,可將《文選》細讀一過。一麵細讀,一麵抄記,一麵作文,以仿效之。凡奇僻之字,雅故之訓於,不手抄則不能記,不摹仿則不慣用。
自宋以後,能文章者不通小學,國朝諸儒通小學者又不能文章,餘早歲窺此門徑,因人事太繁,又久曆戎行,不克卒業,至今用為疚憾。爾之天分,長於看書,短於作文。此道太短,則於古書之用意行氣,必不能看得i帝當。目下宜從短處下功夫,專肆力於《文選》,手抄及摹仿二者皆不可少。待文筆稍有長進,則以後詁經讀史盂,事事易於著手矣。
——節錄自同治元年五月十四日《諭紀澤》
【注釋】
①相如:指西漢辭賦家司馬相如。著有字書[凡將篇》,已佚。清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有輯本。子雲:西漢文學家、哲學家、語言學家揚雄。著有字書[訓纂篇》,已佚。清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
有輯本。另著有方言訓詁學著作《方言》。孟堅:東漢史學家、文學家班固。
②雅:合乎規範的。故:久;舊。
③詁:以今言解釋古言。
【譯文】
你把《說文解字》看完,就先看各經書注疏,再從事研究詩文的學問。我看漢代人的詩文,沒有不精通語言文字訓詁的。如司馬相如、揚雄、班固對語言文字學都專門著有一書,《文選》對這三人的文章收錄最多。我對於古文,誌在效法這三個人和司馬遷、韓愈五家,因為這五家的文章,精通語言文字訓詁,不隨便寫一個字。你對語言文字學既然粗略有些見解,正好從詩文上用功。將《說文解字》看完之後,可將《文選》細讀一遍。一麵細讀,一麵抄記,一麵作文,以仿效其中的詩文。凡奇異怪僻的字,規範的古老的訓釋,不手抄就不能記住,不模仿就不能習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