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諭兒篇(5)(2 / 3)

——節錄自鹹豐十一年九月初四日《諭紀澤》

【注釋】

①品彙:萬物的品種類別。

②《書》:即:尚書》。

③《禮》觀禮記》。

【譯文】

目錄分類,不是一句話可以說得清楚的。大體上窯要有一種學問,就會有一種分類的方法曰有一個人的嗜好,就會有一個人的摘抄方法。若從根本和起源上來論述,應當把《爾雅》作為分類最早的書。天上的星辰,地上的山脈河流、鳥獸草木,都是古代聖人賢士辨別他們的品種類別,將它們命名的。《尚書》所說的大禹主持命名山川,《禮記》所稱黃帝訂正百物的名稱就是如此。萬物必須先有名稱,而後才有名稱的文字,所以必須了解命名的本原,才會知道文字的本原。舟車、弓矢、古代宴客朝聘祭祀用的禮器、鍾鼓樂器等日用器具,都是古代先王製造這些器具以利民用,也必須先有器具而後才有該器具名稱的文字,所以又必須了解製造器具的本原,才會知道文字的本原。君王臣子,上上下下,禮儀與音樂,戰爭與刑獄,這些都是先王製定的事理用來管理統治天下。這一切或者先有事物然後有文字,或者先有文字然後有事物,所以又必須了解所有事物的本原,而後才能知道文字的本原。

【評析】

要使學業有所成就,非掌握目錄分類學知識不可,曾國藩是深知其重要性的。故不僅自己掌握了目錄分類之法,而且還向兒子傳授目錄分類學知識,教其摘抄語詞、編纂類書,耳提麵命地幫助後輩掌握。

宜對古人詩集悉心研究

【原文】

爾詩筆遠勝於文筆,以後宜常常為之。餘久不作詩,而好讀詩。每夜分輒取古人名篇高聲朗誦①,用以自娛。

爾之才思,能古雅而不能雄駿,大約宜作五言,而不宜作七言。餘所選十八家詩,凡十厚冊,在家中,此次可交來丁帶至營中。爾要讀古詩,漢魏六朝,取餘所選曹、阮、陶、謝、鮑、謝六家於,專心讀之,必與爾性質相近。至於開拓心胸,擴充氣魄,窮極變態,則非唐之李杜韓白盂、宋金之蘇黃陸元八家不足以盡天下古今之奇觀④。爾之質性,雖與八家者不相近,而要不可不將此八人之集悉心研究一番,實《六經》外之巨製⑤,文字中之尤物也。

——節錄自同治元年正月十四日《諭紀澤》

【注釋】

①夜分:夜半。

②曹、阮、陶、謝、鮑、謝:分別指曹操、阮籍、陶淵明、謝靈運、鮑照、謝跳。

③李、杜、韓、白:分別指李白、杜甫、韓愈、白居易。

④蘇、黃、陸、元:分別指蘇軾、黃庭堅、陸遊、元好問。

⑤《六經》:指:《易》《樂》《詩》《書》《春秋》。

【譯文】

你寫詩的技巧和風格遠遠超過了寫文章,以後應當堅持常常寫。我很久沒有作詩了,但我喜歡讀詩,每天夜深人靜時總要取古人有名的詩篇高聲朗讀,用來自我消遣。

你的才思,夠得上古雅但夠不上雄駿,大概宜作五言詩,而不宜作七言詩。我所選的十八家詩,總共有厚厚的十冊,放在家中,這次可以交來人帶到我這兒來。你要讀古詩,漢魏六朝的詩,將我所選的曹操、阮籍、陶淵明、謝靈運、鮑照、謝胱六家的詩專心致誌地閱讀,必定與你的性格相近,與你的氣質相近。至於開闊心胸、擴充氣魄,手法多變,則除了唐代的李白、杜甫、韓愈、白居易和宋、金時代的蘇軾、黃庭堅、陸遊、元好問八家,不足以盡天下古今之奇觀。你的氣質性格,雖然與這八家不相近,但必須將這八家的詩集用盡心思研究一番,因為這八家詩集實在是《六經》之外的偉大作品,文字中之珍品。

【評析】

曾國藩這封家書主要是對兒子作詩的具體指導。他既肯定兒子的“詩筆遠勝於文筆”,鼓勵兒子“以後宜常常為之”;又認定兒子“能古雅而不能雄駿”,勉勵兒子“多作五言詩”;還針對兒子的性格氣質,指示兒子與自己氣質相近的六家詩集固然要讀,就是與自己氣質不相近的八家詩集也定要悉心研究一番,真正做到了教導有方,期望甚殷,非一般為人父者所能比擬的。

同時,曾國藩認定唐代的李杜韓白、宋金之蘇黃陸元八家詩集,“實六經外之巨製”、“文字中之尤物”。這種評價是很有見地的,亦非一般昏庸的士大夫所能比擬。

行之以恒就會有持續不斷的進步

【原文】

爾累月奔馳酬應,猶能不失常課,當可日進無已。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①。餘早年於作字一道,亦嚐苦思力索,終無所成。近日朝朝摹寫,久不間斷,遂覺月異而歲不同。可見年無分老少,事無分難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種樹畜養,日見其大而不覺耳。爾之短處在言語欠鈍訥於,舉止欠端重,看書能深入而作文不能崢嶸盂。若能從此三事上下一番苦工,進之以猛,持之以恒,不過一二年,自爾精進而不覺。言語遲鈍,舉止端重,則德進矣。作文有崢嶸雄快之氣,則業進矣。爾前作詩,差有端緒④,近亦常作否?李、杜、韓、蘇四家之七古⑤,驚心動魄,曾涉獵及之否?

——節錄自同治元年四月初四曰《諭紀澤》

【注釋】

①有常:有恒。

②鈍訥:語言直白簡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