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諭兒篇(6)(1 / 3)

自宋朝以後,能寫文章的人並不精通語言文字學曰本朝的各位大儒,精通語言文字學的又不能寫文章。我早年就窺察到了這個門徑,因人情事理太繁雜,又長期從事軍事,不能完成此業,至今引為愧疚遺憾。你的天資,長於看書,短於作文,不擅長寫文章,就對古書中的含義和風格必定不能看得仔細確切。眼下應當從短處下工夫,專心致力在《文選》上麵,手抄及模仿兩方麵都不可少。等到寫文章的技巧和風格稍有長進,以後解釋經書和閱讀史書,就會事事得心應手了。

【評析】

曾國藩在這篇家書中,既引導兒子如何寫詩作文,即“從詞章上用功”;又替兒子指出了用功的方法,即在細讀《文選》的同時,“手抄及摹仿二者皆不可少”。這種指導兒子的方法,時至今日也是值得借鑒的。

學詩可以陶冶情操

【原文】

和張邑侯詩,音節近古,可慰可慰!五言詩,若能學到陶潛、謝跳一種衝淡之味,和諧之音,亦天下之至樂,人間之奇福也。爾既無誌於科名祿位,但能多讀古書,時時哦詩作字,以陶寫性情,則一生受用不盡。第宜束身圭璧①,法王羲之、陶淵明之襟韻蕭灑則可,法嵇、阮之放蕩名教則不可耳於。

——節錄自同治元年七月十四日《諭紀澤》

【注釋】

①圭(gu!)璧:比喻美好的品質。

②嵇:三國魏文學家、思想家、音樂家嵇康。阮:三國魏文學家、思想家阮籍。

【譯文】

你所和張邑侯的詩,音節與古詩接近,可慰可慰!寫五言詩,若能學到陶淵明、謝跳那樣,有一種衝淡的詩味、和諧的音韻,也算是天下最大的快樂、人間奇有的福分了。你既然對科名祿位沒有興趣,如果能夠多讀古書,時常吟詩寫字,以陶冶自己的性情,那麼一生也享受不盡。但應該用美好的品德約束自己,效法王羲之、陶淵明的胸懷風度、瀟灑清逸就好,而效法嵇康、阮籍的放蕩名分禮教就不行。

【評析】

曾國藩在這封家信中,諄諄教育兒子多讀古書,陶冶性情,用美好的品德約束自己;鼓勵兒子學習王羲之、陶淵明的胸懷風度、瀟灑清逸,而不要效法嵇康、阮籍的放蕩名教。

【原文】

你所作《擬莊》三首,能識名理,兼通訓詁,慰甚慰甚!餘近年頗識古人文章門徑,而在軍鮮暇,未嚐偶作,一吐胸中之奇。爾若能解《漢書》之訓詁,參以《莊子》之詼詭,則餘願償矣。至行氣為文章第一義,卿、雲之跌宕①,昌黎之倔強②,尤為行氣不易之法。爾宜先於韓公倔強處揣摩一番。

——節錄自同治元年八月初四日《諭紀澤》

【注釋】

①P即、雲之跌宕:是指做文章要像司馬相如(字長卿)、揚雄(字子雲)的文章那樣有頓挫波折。

②昌黎:即韓愈。韓愈字退之,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

【譯文】

你所寫的模仿莊子的三首詩,能懂得辨名析理,兼通訓詁,我感到十分欣慰。我近年來摸清了古人寫文章的門徑,但在軍營很少有閑暇工夫,不曾偶爾去寫,以抒發胸中的奇想,你如果能理解《漢書》的訓詁,再摻進《莊子》的詼諧詭異,那麼我就如願以償了。至於使用氣韻則是寫文章最重要的道理,司馬相如、揚雄文章中的跌宕起伏,韓愈文章中的倔強,更是使用氣韻中難學的地方。你應該首先對韓愈文章中倔強的地方揣摩一番。

【評析】

曾國藩此篇寫作宗旨是教導兒子寫文章要善於使用氣韻,特別是要學習司馬相如、揚雄、韓愈等名家文章中跌宕、倔強的氣韻。

鑽研小學宜先知其源流優長

【原文】

爾從事小學、《說文》,行之不倦,極慰極慰!小學凡三大宗。言字形者,以《說文》為宗。古書惟大小徐二本淤,至本朝而段氏特開生麵於,而錢坫、王筠、桂馥之作亦可參觀③。言訓詁者,以《爾雅》為宗。古書惟郭注邢疏榆,至本朝而邵二雲之《爾雅正義》、王懷袓之《廣雅疏證》、郝蘭皋之《廣雅義疏》,皆稱不朽之作。言音韻者,以《唐韻》為宗,古書惟《廣韻》、《集韻》,至本朝而顧氏《音學五書》乃為不刊之典⑤,而江、戴、段、王、孔、江諸作⑥,亦可參觀。爾欲於小學鑽研古義,則三宗如顧、江、段、邵、郝、王六家之書,均不可不涉獵而探討之。

——節錄自同治元年十月十四日《諭紀澤》

【注釋】

①大小徐二本:五代、宋文字學家徐鉉、徐鍇兄弟,號大小二徐”。徐鉉曾與人校訂《說文解字》,新補十九字於正文中,又以經典相承及時俗通用而為《說文》所不載者四百零二字附於正文後,世稱大徐本”。徐鍇著說文解字係傳》四十卷,已注意到形聲相生、音義相轉之理。

②段氏:清代文字訓詁學家、經學家段玉裁,著有說文解字注》,是研究文字訓詁學的重要參考書。

③錢坫:清代書法家,著有說文解字韓斠詮》等書。王筠:清文字學家。在說文》研究上,綜合分析諸家之說,為後人指示門徑。著有說文句讀》《說文釋例》《說文係傳校m等。桂馥:清代文字訓詁學家。取說文解字》與古代諸經典文義相參校,撰說文義證》五十卷。

④郭注邢疏:指東晉文學家、訓詁學家郭璞所著爾雅注》等書,氣爾雅》學之大成。北宋邢昺著有《爾雅義疏》。

⑤顧氏:即明清之際大思想家、大學問家顧炎武。

⑥江:指江永,字慎修,清前期人。著有音學辨微》等著作。戴:指戴震,字東原,清代思想家、學者。王:指王念孫,字懷祖。清代學者。精音韻、文字、訓詁之學。孔:指孔廣森,字巽軒,清代學者,精於音韻學和數學。江:即江有浩,字晉三,清代音韻學家。